“天壇絕頂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壇絕頂山”全詩
跡久苔紋碎,云根古木間。
丹成人已去,鶴駕未曾還。
猶有簫吹響,時時下舊山。
分類:
《大滌山》白元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滌山》是宋代詩人白元鑒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座位于天壇絕頂的山峰,以及山中的景色和歷史傳說,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
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天壇絕頂山,
彷佛翠微間。
跡久苔紋碎,
云根古木間。
丹成人已去,
鶴駕未曾還。
猶有簫吹響,
時時下舊山。
詩意:
詩人以天壇絕頂的山峰為背景,描繪了山峰的景色和歷史滄桑感。山峰宛如隱藏在蒼翠的微光之間,苔蘚紋路因歲月久遠而破碎,云霧如根延伸進古老的樹木之間。紅色已經成熟,人已離去,鶴駕也未曾歸來,然而仍然能聽到簫聲,時常從古老的山間落下。
賞析:
《大滌山》通過描繪山峰的景色和歷史傳說,抒發了對時光的感慨和人事變遷的思考。詩中的山峰被賦予了人的特征,彷佛翠微間,表達了山峰與自然的融合之美。苔紋碎裂的描寫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時間的消磨,強調了人事已去的無常和不可逆轉。丹成人已去,表達了人事易變、光陰荏苒的主題。鶴駕未曾還,暗示了一種遙遠的傳說或神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然而,即便時間流轉,仍然能聽到簫聲,這種時時下舊山的景象,給人以希望和安慰,也表達了對歷史傳統的珍視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詩通過對山峰景色和歷史傳說的描繪,以及對人事變遷和時光流轉的思考,抒發了對時間的感慨、對歷史的珍視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凝練的意象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人類命運的思考,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天壇絕頂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dí shān
大滌山
tiān tán jué dǐng shān, fǎng fú cuì wēi jiān.
天壇絕頂山,彷佛翠微間。
jī jiǔ tái wén suì, yún gēn gǔ mù jiān.
跡久苔紋碎,云根古木間。
dān chéng rén yǐ qù, hè jià wèi zēng hái.
丹成人已去,鶴駕未曾還。
yóu yǒu xiāo chuī xiǎng, shí shí xià jiù shān.
猶有簫吹響,時時下舊山。
“天壇絕頂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