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袍才俊雕零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同袍才俊雕零盡”全詩
勾踐池邊醪易醉,田橫墓上酒難澆。
同袍才俊雕零盡,茍活人間只自嘲。
分類:
作者簡介(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漢族,出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清朝戰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曾國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清代曾國藩所作,題為《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猴鶴沙蟲道并消,誰分糞壤與芳椒?
昨來皖水三河變,堪痛阿房一炬焦。
勾踐池邊醪易醉,田橫墓上酒難澆。
同袍才俊雕零盡,茍活人間只自嘲。
譯文:
猴、鶴和沙蟲的道路一同凋零,誰能區分肥壤與芳椒?
近來皖水的三河改變,令人痛心的是阿房宮一片焦土。
勾踐池邊的醪酒容易使人醉,田橫墓上的酒難以灑下。
同袍的才子們紛紛消逝殆盡,只能茍延殘喘于世間,并自嘲自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曾國藩對時代變遷和個人遭遇的感懷和思考。詩中的猴、鶴和沙蟲象征了不同的生命形態,它們在世間的道路上一同凋零,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脆弱。詩人關注社會現象,問道誰能分辨出肥沃的土地和香辣的芳椒之間的區別,借此表達了對于社會價值觀混亂和人心浮躁的憂慮。
接著,詩人提到皖水的三河發生了變化,阿房宮也變成了焦土。這里可能指的是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衰敗,引發了詩人的痛心之情。皖水是指長江流域的一部分,三河可能指長江、淮河和漢水,它們的變化可能代表著社會和政治的動蕩,而阿房宮的焦土象征著歷史的輝煌和文化的衰落。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通過勾踐池、田橫墓等地的描繪,表達了生命的無常和歲月的流轉。他提到在勾踐池邊,人們輕易地陶醉于醪酒之中,而在田橫墓上,卻無法將酒灑下。這里呈現了生死的對比,以及人們對于生命的態度和追求的反思。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時光流轉的思考和對于同袍才子們的懷念。同袍才俊的消逝讓詩人感到痛心,他們的才華和智慧在歲月中逐漸消散,只能以自嘲的方式在世間茍延殘喘。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意味深長的語言,表達了曾國藩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思考,以及對于社會風氣和價值觀的擔憂。該詩詞通過對比和隱喻,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展現了詩人的憂慮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歷史和文化衰敗的憂慮,以及對逝去的才子們的懷念和敬意。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生命、歷史和社會的描繪,反映了詩人對于人生和時代變遷的感慨和深思。
“同袍才俊雕零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lián fǎng tài shǒu gǎn huái shù shì shí liù shǒu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
hóu hè shā chóng dào bìng xiāo, shuí fēn fèn rǎng yǔ fāng jiāo? zuó lái wǎn shuǐ sān hé biàn, kān tòng ē páng yī jù jiāo.
猴鶴沙蟲道并消,誰分糞壤與芳椒?昨來皖水三河變,堪痛阿房一炬焦。
gōu jiàn chí biān láo yì zuì, tián héng mù shàng jiǔ nán jiāo.
勾踐池邊醪易醉,田橫墓上酒難澆。
tóng páo cái jùn diāo líng jǐn, gǒu huó rén jiān zhǐ zì cháo.
同袍才俊雕零盡,茍活人間只自嘲。
“同袍才俊雕零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