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如度石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端如度石橋”全詩
過澗尋師去,端如度石橋。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姑蘇雜詠 師子林十二詠 小飛虹》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姑蘇雜詠 師子林十二詠 小飛虹》是明代文學家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初看臥波影,應恐雨崇朝。
過澗尋師去,端如度石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景象,詩人初次看到了水面上的倒影,預示著可能會下雨。他走過一條溪澗,尋找他的師傅,路途就像是過石橋一樣平穩。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和對行程的描述。首先,詩人提到他初次看到的波光倒影,以形容水面的美麗景色。他通過觀察波光的變化,預測可能會下雨的情況。這一描寫展示了詩人對細節的敏感,并通過自然現象傳達了一種即將到來的變化。
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穿過一條溪澗,去尋找他的師傅。他形容這個行程如同平穩地過橋一樣。這里的石橋象征著連接過去和未來的過渡,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對師傅的尊敬和學習的渴望。通過描述自己的行程,詩人表達了對師傅的敬愛之情和對知識追求的決心。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物和師傅的情感。通過對細節的觀察和描繪,詩人傳達了他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度以及對知識和學習的渴望。這首詩詞在描述自然景物的同時,也隱含了對人生旅程和師生關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高啟細膩的感受力和對美的獨特理解。
“端如度石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ū sū zá yǒng shī zi lín shí èr yǒng xiǎo fēi hóng
姑蘇雜詠 師子林十二詠 小飛虹
chū kàn wò bō yǐng, yīng kǒng yǔ chóng cháo.
初看臥波影,應恐雨崇朝。
guò jiàn xún shī qù, duān rú dù shí qiáo.
過澗尋師去,端如度石橋。
“端如度石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