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有山皆繞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下有山皆繞郭”全詩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
卞侯墓上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雨醉京華。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清明呈館中諸公》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明呈館中諸公》是明代作家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新煙著柳禁垣斜,
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繞郭,
清明無客不思家。
卞侯墓上迷芳草,
盧女門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詔,
擬沽春雨醉京華。
詩意:
這首詩以清明時節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友誼和宴會的歡樂心情的描繪。詩中描述了一些景物和場景,通過這些細膩的描寫,傳達出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感受。
賞析:
1. 詩詞描繪了清明時節的景象,新煙蔓延在柳樹和禁城的墻垣上,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
2. "杏酪分香俗共夸"這句表達了清明時節人們品嘗杏酪的習俗,描繪了人們對美食的贊美和共同歡樂的場景。
3.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這句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無論是城內的白下山還是城外的郊野山嶺,都讓人不禁思念家鄉。
4. "卞侯墓上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這兩句通過描寫卞侯墓和盧女門前的景物,表達了作者對故友的思念之情,芳草和落花的形象增強了詩中的離愁別緒。
5. "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雨醉京華"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因為與故友重逢,一同等待朝廷的召喚,計劃一起品嘗春雨,陶醉于京城的繁華之中。
整首詩以清明時節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情感的交織,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友誼和歡樂的追求。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一種對宴會和繁華的向往,展現了作者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白下有山皆繞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míng chéng guǎn zhōng zhū gōng
清明呈館中諸公
xīn yān zhe liǔ jìn yuán xié, xìng lào fēn xiāng sú gòng kuā.
新煙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bái xià yǒu shān jiē rào guō, qīng míng wú kè bù sī jiā.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
biàn hóu mù shàng mí fāng cǎo, lú nǚ mén qián yìng luò huā.
卞侯墓上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
xǐ de gù rén tóng dài zhào, nǐ gū chūn yǔ zuì jīng huá.
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雨醉京華。
“白下有山皆繞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