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郎總令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諸郎總令譽”全詩
方勤來妣賻,忍寫慰公書。
繼世多先烈,諸郎總令譽。
觀音山路黯,飛些重欷噓。
分類:
作者簡介(徐元杰)
徐元杰(1196-1246),字仁伯,號梅野,上饒縣八都黃塘人,自幼聰慧,才思敏捷。早從朱熹門人陳文蔚 學,后師事真德秀。理宗紹定五年(1232)進士,調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嘉熙二年(1238),召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淳祐元年(1241),知南劍州。丁母憂去官,服除,授侍左郎官,遷將作監。三年,丞相史嵩之服父喪未滿,有詔起復,元杰適輪對,力沮成命,遷兼給事中、國子祭酒、權中書舍人。五年,中毒暴卒(《全宋詞》小傳),傳為嵩之下毒。官至工部侍郎,謚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諒刊于興化,已佚。清四車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楳埜集》十二卷。事見本集卷首趙汝騰序、卷末徐直諒跋,《宋史》卷四二四有傳。元杰自幼穎悟,讀書過目不忘,為文落筆輒得奇語。師學朱熹。南宋紹定五年進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給事中國子祭酒,擢中書舍人。為官"遠聲色,節情欲","直聲聞于朝"。杜范入相,徐元杰上書言事,慷慨陳詞,力主排外患,修內政,保境安民。當時朝政洶洶,奸佞用事。淳右六年四月杜范死,六月徐元杰指爪忽裂,暴疾而亡。三學諸生,伏闕請愿,指系奸人毒害,御旨交大理寺審理,事竟不白。著有《梅野集》十二卷,傳于世。
《挽辛憲若五首》徐元杰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辛憲若五首》是宋代徐元杰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著義門墻舊,
交游手足如。
方勤來妣賻,
忍寫慰公書。
繼世多先烈,
諸郎總令譽。
觀音山路黯,
飛些重欷噓。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辛憲若的挽歌之情。辛憲若是作者的朋友或親人,他們曾一同生活在義門墻下,交情深厚。現在辛憲若已經離世,作者感到悲痛和傷感,想要向他表達內心的思念和慰問。詩中提到了辛憲若的先烈們,他們以英勇的事跡繼承了前輩的傳統,也使得辛憲若在眾人中受到尊崇。最后兩句描寫了作者的內心哀傷和悲嘆,觀音山路顯得黯淡無光,作者感到無法排解心中的悲痛。
賞析:
《挽辛憲若五首》是徐元杰以悼念朋友或親人的方式表達對逝者的思念和哀悼之情的詩詞。詩中通過描寫舊時的交情和家族的傳承,突出了逝者在生前所取得的成就和榮譽。同時,作者也表達了自己對逝者的思念之情以及對逝者離世所帶來的內心痛苦的描寫。觀音山路黯的描寫暗示了作者內心的陰郁和憂傷。
整首詩詞以簡練而凝重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逝者的哀悼之情,情感真摯而深沉。通過描寫交情、家族榮譽和內心痛苦,詩詞傳達出生離死別的情感和人生的無常。同時,通過觀音山路黯的描寫,也給讀者留下了一種寂寥和哀傷的印象。這首詩詞展示了徐元杰細膩的情感表達能力和對生死離別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感人力量和審美價值。
“諸郎總令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xīn xiàn ruò wǔ shǒu
挽辛憲若五首
zhe yì mén qiáng jiù, jiāo yóu shǒu zú rú.
著義門墻舊,交游手足如。
fāng qín lái bǐ fù, rěn xiě wèi gōng shū.
方勤來妣賻,忍寫慰公書。
jì shì duō xiān liè, zhū láng zǒng lìng yù.
繼世多先烈,諸郎總令譽。
guān yīn shān lù àn, fēi xiē zhòng xī xū.
觀音山路黯,飛些重欷噓。
“諸郎總令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