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言語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北人言語巧”全詩
北人言語巧,史作菊酴醾。
分類:
作者簡介(徐璣)
徐璣(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淵,號靈淵,浙江溫州永嘉松臺里人。祖籍福建晉江安海徐狀元巷人,唐狀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 始為溫州永嘉人”。福建晉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職,浮沉州縣, 為官清正,守法不阿,為民辦過有益之事。建安主簿任內,安撫麻溪峒民,“罪止三人”;監造貢茶,拒絕額外之取,移永州司理,兵官大執平民為賦,徐璣—一查明,予以釋放。為龍溪縣丞,鄉里豪富強占坡塘,他經過調查,恢復舊觀,后調武當今,擬去官從葉適游,未及而牢。“詩與徐照如出一手,蓋四靈同一機軸,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紀昀《四庫全書總目錄》)有《二激亭詩集》。 亦喜書法,“無一食去紙筆;暮年,書稍近《蘭亭》”(葉適《徐文淵墓志銘》)后改長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酴醾》徐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酴醾》是一首宋代徐璣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業業扶重蕊,
微風動弱枝。
北人言語巧,
史作菊酴醾。
詩詞的意境描繪了秋日花園中的一幕景象。"業業扶重蕊"表達了花蕊受到輕微的風吹拂而搖曳生姿的樣子,"微風動弱枝"則形容了花枝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的景象。整首詩以描繪微風拂動花園的景色為主題。
詩的最后兩句"北人言語巧,史作菊酴醾"表達了北方人善于言辭之巧以及歷史上關于菊花的獻酒之事。這兩句話可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暗指北方人才情橫溢,并將菊花與美酒相聯結。
詩詞的賞析在于其細膩而生動的描寫,將微風拂動花枝的景象展現得栩栩如生。通過這樣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引入了一個靜謐而美好的花園世界。詩的結尾巧妙地運用了象征手法,以北方人的巧言善辯以及歷史上菊花與酒的聯想,增添了詩詞的韻味和深度。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秋日花園的寧靜和美麗,讓讀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和人文的情感。
“北人言語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ú mí
酴醾
yè yè fú zhòng ruǐ, wēi fēng dòng ruò zhī.
業業扶重蕊,微風動弱枝。
běi rén yán yǔ qiǎo, shǐ zuò jú tú mí.
北人言語巧,史作菊酴醾。
“北人言語巧”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八巧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