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功德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窺功德見”全詩
竹繞渭川遍,山連上苑斜。
四門開帝宅,阡陌俯人家。
累劫從初地,為童憶聚沙。
一窺功德見,彌益道心加。
坐覺諸天近,空香送落花。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登總持寺浮圖》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上總持寺的寶塔,半空中俯瞰盡顯京城的繁華景色。竹林環繞渭川,山巒與上苑傾斜相連。四個大門敞開著,象征著帝王的居所,阡陌盡頭盡是民居。經歷了無數輪回,總是回到起點,感慨萬千。只有一瞥功德,就能讓人的道心得到滋潤。坐下來感覺諸天都近在眼前,空中飄揚的花香也伴隨而來。
譯文:
登上總持寺的浮圖,
半空中覽盡京華。
竹林環繞渭川遍,
山巒與上苑斜。
四門開啟皇宮宅,
街巷上居人家。
歷經多次樹立初地,
童年回憶聚散沙。
一瞥功德顯身,
更加增長道心。
坐下覺得天堂近在眼前,
空中花香陪同飄然。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登上總持寺寶塔的壯麗景色,通過對京城繁華和民居的描繪,表達了人世間的喧囂與寂靜相間。詩人思考著人生的起伏與循環,感慨萬千。但當他一瞥功德之時,他的道心獲得了滋潤和增長,他覺得與天堂更近了,也能感受到空中飄揚的花香。
賞析:
這首詩以總持寺的浮圖為背景,以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的個人感悟為主線,描繪了登上寶塔的景色和內心的體悟。詩中通過對景色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壯麗而宏偉的場景,在空中俯瞰京城,感受著塵世的喧囂和宗教的凈土。隨后,詩人思考了人生的起伏和輪回,表達了對命運和循環的思考和感慨。最后,詩人通過一瞥功德,讓自己的道心得到滋潤,感受到與天堂的接近,表達了對佛教信仰的向往和對修行的重視。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深思和感動。
“一窺功德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zǒng chí sì fú tú
登總持寺浮圖
bàn kōng jī bǎo tǎ, qíng wàng jǐn jīng huá.
半空躋寶塔,晴望盡京華。
zhú rào wèi chuān biàn, shān lián shàng yuàn xié.
竹繞渭川遍,山連上苑斜。
sì mén kāi dì zhái, qiān mò fǔ rén jiā.
四門開帝宅,阡陌俯人家。
lèi jié cóng chū dì, wèi tóng yì jù shā.
累劫從初地,為童憶聚沙。
yī kuī gōng dé jiàn, mí yì dào xīn jiā.
一窺功德見,彌益道心加。
zuò jué zhū tiān jìn, kōng xiāng sòng luò huā.
坐覺諸天近,空香送落花。
“一窺功德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