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三端擅一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君子三端擅一名”全詩
軍書羽檄教誰錄,帝命王言待我成。
勢健豈饒肥水陣,鋒聒還學歷山耕。
毛乾時有何人潤,盡把焚燒恨始平。
分類:
《筆》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筆》是唐代徐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子有三個端正的品質,擅長其中一個就足以聞名。盡管秋毫細微,但握起來并不輕松。軍書和檄文是誰來記錄的,帝王的命令等待著我的完成。強大的勢力不會因為富庶的土地而放任,鋒芒耀眼的劍仍需向歷史耕耘。在毛乾的時代,有誰能夠滋潤它,將所有的痛苦和憤怒都燃燒殆盡,迎來和平的開始。
詩意:
這首詩詞以一種隱喻的方式描繪了詩人對自身才能與使命的思考。詩中的"筆"是指詩人的才華和責任,他認為一個君子應該具備三個優秀的品質,但只需擅長其中一個就足以成名。詩人把自己比喻為一支筆,雖然只是一個細小的對象,但它卻能承載重要的信息和使命。他思考著,誰來記錄軍書和檄文,以及如何完成帝王的命令。詩人進一步表達了自己對于使命的堅持,認為強大的勢力不會因為富庶而停滯不前,而劍仍需耕耘歷史的土地。最后,詩人表達了對于有能力滋潤這支筆的人的渴望,希望他們能夠將所有的痛苦和憤怒都化為平靜和和平。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詩人的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尋。通過將自己比喻為一支筆,詩人表達了對于自身才能和責任的認知。他認為,一個人可以通過擅長一項技能來成就自己,并以此為名。握住這支細小的筆雖然不輕松,但詩人堅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帝王的命令。他進一步思考了勢力和劍的象征,強調了歷史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其中的責任。最后,詩人表達了對于那些能夠滋潤這支筆的人的希望,希望他們能夠化解所有的痛苦和憤怒,為和平的到來做出貢獻。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于個人使命和責任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歷史和和平的追求。這種比喻手法使得詩詞更具有普遍性,使讀者能夠從中找到共鳴,并思考自己在人生中的使命和價值。
“君子三端擅一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ǐ
筆
jūn zǐ sān duān shàn yī míng,
君子三端擅一名,
qiū háo suī xì wò fēi qīng.
秋毫雖細握非輕。
jūn shū yǔ xí jiào shuí lù,
軍書羽檄教誰錄,
dì mìng wáng yán dài wǒ chéng.
帝命王言待我成。
shì jiàn qǐ ráo féi shuǐ zhèn,
勢健豈饒肥水陣,
fēng guā hái xué lì shān gēng.
鋒聒還學歷山耕。
máo gān shí yǒu hé rén rùn,
毛乾時有何人潤,
jǐn bǎ fén shāo hèn shǐ píng.
盡把焚燒恨始平。
“君子三端擅一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