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歌涉海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勞歌涉海涯”全詩
水乘舟楫去,親望老萊歸。
斜日催烏鳥,清江照彩衣。
平生急難意,遙仰鶺鴒飛。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送王五昆季省覲》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王五昆季省覲
公子戀庭闈,勞歌涉海涯。
水乘舟楫去,親望老萊歸。
斜日催烏鳥,清江照彩衣。
平生急難意,遙仰鶺鴒飛。
詩詞中文譯文:
送王五昆季省覲
公子戀宮庭,卻心勞頓升海涯。
乘船旅行水上去,親自迎接老父親回家。
斜陽催逼烏鳥返巢,清澈江水映照美麗衣裳。
平生經歷何等辛酸,遙望鷺鳥自由翱翔飛翔。
詩意:
這是孟浩然寫給王五昆季的送別詩。王五昆季是一個公子,他熱愛家鄉庭院的生活,但是因為一些原因,他不得不背井離鄉,漂泊在外。他勞碌于海涯之上,心懷憂愁。盡管他遙望著老父親回家,但是斜日逼迫著烏鳥歸巢,也讓他感嘆生活的無常和辛酸。
作者用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人生多舛的命運和對家鄉的留戀之情。詩中的鶺鴒(lì lí)鳥可以被視為季節交替之間的象征,它的飛行也象征著希望和自由。
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人在離鄉別井之時的思鄉之情和對家鄉的留戀之情。詩人孟浩然用簡練的語言描繪了王五昆季的命運和心緒。王五昆季身份高貴,但是他不得不離開家鄉,遠離家人,努力奮斗。詩人通過描繪他的離別場景,呈現出他內心的憂愁和無奈。
詩中的斜日催烏鳥,清江照彩衣的描寫,不僅美麗而富有詩意,同時也反映了人生的變遷和離別之苦,以及對自由的向往。
整首詩流暢而舒緩,展示了孟浩然的文學才華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讀者可以感受到詩人對王五昆季的同情和對離鄉別井的人們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讓人深思人生的無常和生活中的辛酸。
“勞歌涉海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áng wǔ kūn jì shěng jìn
送王五昆季省覲
gōng zǐ liàn tíng wéi, láo gē shè hǎi yá.
公子戀庭闈,勞歌涉海涯。
shuǐ chéng zhōu jí qù, qīn wàng lǎo lái guī.
水乘舟楫去,親望老萊歸。
xié rì cuī wū niǎo, qīng jiāng zhào cǎi yī.
斜日催烏鳥,清江照彩衣。
píng shēng jí nàn yì, yáo yǎng jí líng fēi.
平生急難意,遙仰鶺鴒飛。
“勞歌涉海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平韻) 上平九佳 (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