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字驪珠句法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七字驪珠句法豪”全詩
老夫倒甲墮纓髦。
輿薪不見明何謂,雷雨無聲麥已漂。
窮硯墨,幾昏朝。
星星鬢發半刁騷。
從人笑我冬烘甚,猶可尊前舉罰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學家。字復之,號遁庵,別號菊莊。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與弟成己并負才名,趙秉文目之為“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時與其弟段成己先后中進士,但入仕無門,在山村過著閑居生活。金亡,避亂龍門山中(今山西河津黃河邊),時人贊為“儒林標榜”。蒙古汗國時期,與友人遨游山水,結社賦詩,自得其樂。元憲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詞曲,有《遁齋樂府》。
《鷓鴣天》段克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七字驪珠句法豪》是金朝時期段克己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七字驪珠句法豪。
老夫倒甲墮纓髦。
輿薪不見明何謂,
雷雨無聲麥已漂。
窮硯墨,幾昏朝。
星星鬢發半刁騷。
從人笑我冬烘甚,
猶可尊前舉罰。
詩意:
這首詩詞以七字驪珠句為表現形式,描繪了金朝時期的一幅景象。詩人自述年老體衰,甲胄和纓髦已經摔落,體力逐漸衰退。他感慨道,現在的時代變化太快,智者也難以看清其中的意義。雷雨無聲,麥田被水沖刷,象征著無聲的災難已經降臨,人們還未察覺。詩人提到自己的硯臺和墨汁,暗示他的才思漸漸枯竭,昏昏沉沉的早晨。他的頭發已經斑白,半是聰明才智,半是狡詐的老狐貍。他自嘲道,別人嘲笑他的冬天烘烤得太過火,盡管如此,他愿意在尊貴的人面前受罰。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七字驪珠句形式表達了詩人自述的情感和對時代變遷的觀察。詩中透露出詩人年老體衰的無奈和對時代的憂慮。他以雷雨麥田為隱喻,暗示了社會的動蕩和人們對災難的麻木。通過硯臺、墨汁和頭發的描寫,詩人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和老謀深算的一面。最后,他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自己的堅持和不屈,即使受到他人嘲笑,也愿意在尊貴之人面前接受責罰。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自身衰老的感慨,展示了金朝時期的社會風貌和個人情感,具有一定的文化和歷史價值。
“七字驪珠句法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鷓鴣天
qī zì lí zhū jù fǎ háo.
七字驪珠句法豪。
lǎo fū dào jiǎ duò yīng máo.
老夫倒甲墮纓髦。
yú xīn bú jiàn míng hé wèi, léi yǔ wú shēng mài yǐ piào.
輿薪不見明何謂,雷雨無聲麥已漂。
qióng yàn mò, jǐ hūn cháo.
窮硯墨,幾昏朝。
xīng xīng bìn fà bàn diāo sāo.
星星鬢發半刁騷。
cóng rén xiào wǒ dōng hōng shén, yóu kě zūn qián jǔ fá
從人笑我冬烘甚,猶可尊前舉罰
“七字驪珠句法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