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綠萋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芳草綠萋萋”全詩
香度野薔薇。
芳草綠萋萋。
問何事、王孫未歸。
一壺濁酒,一聲清唱,簾幕燕雙飛。
風暖試輕衣。
介眉壽、遙瞻翠微。
分類: 太常引
作者簡介(倪瓚)

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鎮,號云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干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漁莊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等。著有《清閟閣集》。
《太常引 壽彝齊》倪瓚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太常引 壽彝齊》是元代倪瓚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柳陰濯足水侵磯。
香度野薔薇。
芳草綠萋萋。
問何事、王孫未歸。
一壺濁酒,一聲清唱,
簾幕燕雙飛。
風暖試輕衣。
介眉壽、遙瞻翠微。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夏日的景象。在柳樹的陰影下,作者洗滌著自己的腳,水涌上石頭。空氣中彌漫著野薔薇的芬芳,芳草綠茵茵。作者詢問為何王孫還未歸來。有人倒滿了一壺濁酒,清脆的歌聲傳出,簾幕中的燕子成雙飛舞。溫暖的風吹拂著輕盈的衣裳。作者目送著介眉(壽星)遠遠地凝視著翠微(青山)。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的形式展現了夏日的清新和愉悅。柳樹的陰影和水聲營造出涼爽的感覺,而野薔薇的香氣和綠色的芳草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王孫未歸的問題暗示了一種等待和思念,詩中的濁酒和清唱則增添了閑適快樂的氛圍。簾幕中的燕子雙飛象征著家庭的和睦與團聚。風暖輕衣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夏日溫暖的感受。最后,作者通過描述介眉壽遠遠凝視著翠微,展示了對老壽星的崇敬之情。
整首詩以描寫自然景色為主,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細節的關注,將夏日的愉悅和寧靜傳達給讀者。同時,通過一些細微的暗示和象征,詩人也表達了對家人團聚、溫馨和對長壽者的尊敬之情。整體而言,這首詩詞給人以輕松愉快的感受,讓人沉浸在夏日的美好氛圍中。
“芳草綠萋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i cháng yǐn shòu yí qí
太常引 壽彝齊
liǔ yīn zhuó zú shuǐ qīn jī.
柳陰濯足水侵磯。
xiāng dù yě qiáng wēi.
香度野薔薇。
fāng cǎo lǜ qī qī.
芳草綠萋萋。
wèn hé shì wáng sūn wèi guī.
問何事、王孫未歸。
yī hú zhuó jiǔ, yī shēng qīng chàng, lián mù yàn shuāng fēi.
一壺濁酒,一聲清唱,簾幕燕雙飛。
fēng nuǎn shì qīng yī.
風暖試輕衣。
jiè méi shòu yáo zhān cuì wēi.
介眉壽、遙瞻翠微。
“芳草綠萋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