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簫管鳳初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簫管鳳初來”全詩
館是招賢辟,樓因教舞開。
軒車人已散,簫管鳳初來。
今日龍門下,誰知文舉才。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姚開府山池》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主人有了新的府邸,相國的舊的池塘臺子。府邸是為了招募賢才,舞樓則是為了教授舞蹈。貴族的車馬已經離去,簫和管的樂聲才剛剛傳來。在今天的龍門下,誰能知道文學和才華的價值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官員的新府邸和舊池塘,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景觀和活動。詩人通過這些景觀和活動,反映了社會變遷和人生的無常。府邸象征著官員的權力和地位,而池塘則象征著過去的美好時光。招募賢才和教授舞蹈表明主人對文化和才華的重視。然而,府邸的繁華已經散去,只剩下寂寞和空虛。新的一天開始,誰又能理解文學和才華的價值呢?
這首詩通過對景觀和活動的描繪,傳遞了時間流逝和人事易變的主題。在宏大而壯觀的府邸和池塘背后,揭示了人類的虛榮和努力的虛妄。詩人讓讀者反思人生和社會的變遷,感嘆歲月的無情和一切的虛幻。
詩中的龍門可以理解為寓意昇遷、出人頭地的機會和地方。通過提問“誰知文舉才”,詩人既探討了命運和機會的主題,也反思了社會對于文學和才華的忽視。詩人可能在借古諷今,對時代的局限和社會的迷茫抱有一種無奈和警示。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府邸、池塘和活動的描繪,傳遞了人事易變、虛妄和時光流逝的主題,同時也抱有對時代和人才的思考和憂慮。
“簫管鳳初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o kāi fǔ shān chí
姚開府山池
zhǔ rén xīn dǐ dì, xiàng guó jiù chí tái.
主人新邸第,相國舊池臺。
guǎn shì zhāo xián pì, lóu yīn jiào wǔ kāi.
館是招賢辟,樓因教舞開。
xuān chē rén yǐ sàn, xiāo guǎn fèng chū lái.
軒車人已散,簫管鳳初來。
jīn rì lóng mén xià, shéi zhī wén jǔ cái.
今日龍門下,誰知文舉才。
“簫管鳳初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