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劍不我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按劍不我顧”全詩
茍非同根蒂,纏綿安得固。
人情易反復,結交有新故。
嗟哉夙昔好,乖棄在中路。
明珠倘無因,按劍不我顧。
深言匪由衷,白首為所誤。
亮君勖恒德,永副平生慕。
分類:
作者簡介(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信陽浉河區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宦官劉瑾擅權,何景明謝病歸。劉瑾誅,官復原職。官至陜西提學副使。為“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并稱文壇領袖。其詩取法漢唐,一些詩作頗有現實內容。有《大復集》。
《送崔氏》何景明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崔氏》,明代何景明所作,詩意深遠。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飄飄山上葛,累累田中瓠。
茍非同根蒂,纏綿安得固。
這首詩以描寫葛藤和葫蘆為開篇,葛藤飄搖于山上,葫蘆累累堆積在田間。這里葛藤和葫蘆分別象征著人際關系中的交往和依賴。詩人以此隱喻人之間的情感糾葛,暗示人際關系的復雜性。
茍非同根蒂,纏綿安得固。
人情易反復,結交有新故。
接著,詩人表達了人際關系的不穩定性,指出糾葛的關系很容易發生變化。人情世故變化無常,交往中也會出現新的變故。這種變化使得糾葛的關系難以長久維持,纏綿的情感難以固定。
嗟哉夙昔好,乖棄在中路。
明珠倘無因,按劍不我顧。
在接下來的句子中,詩人表達了對往日美好情感的懷念和遺憾。他感慨地說,曾經的美好情感如今已經被拋棄在中途。明珠若是沒有機緣,按劍的人也不會再顧及他。
深言匪由衷,白首為所誤。
亮君勖恒德,永副平生慕。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真實感受和對友人的期望。他表示自己的言辭并非出自真心,而是受到了某種誤導。他希望朋友能夠秉持恒定的德行,永遠保持他們一生的友情。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揭示了人際關系的復雜性和不穩定性。詩人通過葛藤和葫蘆的隱喻,形象地表達了人際關系中的糾葛和變化。詩中的遺憾和期望,反映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真實情感的追求。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富有啟發和思考性。
“按劍不我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cuī shì
送崔氏
piāo piāo shān shàng gé, lěi lěi tián zhōng hù.
飄飄山上葛,累累田中瓠。
gǒu fēi tóng gēn dì, chán mián ān dé gù.
茍非同根蒂,纏綿安得固。
rén qíng yì fǎn fù, jié jiāo yǒu xīn gù.
人情易反復,結交有新故。
jiē zāi sù xī hǎo, guāi qì zài zhōng lù.
嗟哉夙昔好,乖棄在中路。
míng zhū tǎng wú yīn, àn jiàn bù wǒ gù.
明珠倘無因,按劍不我顧。
shēn yán fěi yóu zhōng, bái shǒu wèi suǒ wù.
深言匪由衷,白首為所誤。
liàng jūn xù héng dé, yǒng fù píng shēng mù.
亮君勖恒德,永副平生慕。
“按劍不我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