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出古云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路出古云州”全詩
烏鳶下空磧,駝馬渡寒流。
地曠邊聲動,天高朔氣浮。
霜連窮海夕,月照大荒秋。
擊鼓番王醉,吹笳漢女愁。
龍城若復取,俠士幾封侯。
分類:
作者簡介(謝榛)
謝榛(1495~1575)明代布衣詩人。字茂秦,號四溟山人、脫屣山人,山東臨清人。十六歲時作樂府商調,流傳頗廣,后折節讀書,刻意為歌詩,以聲律有聞于時。嘉靖間,挾詩卷游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為“后七子”之一,倡導為詩摹擬盛唐,主張“選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讀之以奪神氣,歌詠之以求聲調,玩味之以裒精華。”后為李攀龍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諸藩王間,以布衣終其身。其詩以律句絕句見長,功力深厚,句響字穩,著有《四溟集》、《四溟詩話》。
《塞下二首》謝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塞下二首》是明代詩人謝榛所作的一首詩詞。詩詞描繪了邊塞的荒涼景象,表達了對戰亂和邊塞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
路出古云州,
風沙吹不休。
烏鳶下空磧,
駝馬渡寒流。
地曠邊聲動,
天高朔氣浮。
霜連窮海夕,
月照大荒秋。
擊鼓番王醉,
吹笳漢女愁。
龍城若復取,
俠士幾封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邊塞為背景,展示了邊塞地區的荒涼和艱苦。詩人通過描繪風沙不停地吹襲、烏鳶在空曠的沙漠中飛翔、駝馬渡過寒冷的河流等景象,表達了邊塞地區的荒涼和邊軍士兵在惡劣環境下的堅韌和勇敢。
詩中提到的"地曠邊聲動"表明邊塞地區廣闊而邊界動蕩的局勢,"天高朔氣浮"則表現了邊塞地區的高遠和嚴寒的氣候條件。"霜連窮海夕,月照大荒秋"描繪了秋天邊塞地區的苦寒景象,以及邊塞夜晚的荒涼與寂寞。
詩中的擊鼓番王和吹笳漢女是對邊塞戰事和邊塞女子的描寫。擊鼓番王醉象征著邊塞守軍為了保家衛國而英勇奮戰,而吹笳的漢女則表達了對邊塞戰亂所帶來的離散和憂愁之情。
最后兩句詩"龍城若復取,俠士幾封侯"表達了詩人對恢復和平的期望,希望龍城(指邊塞)能夠重新奪回,邊塞的俠士們能夠獲得功勛和封賞。
整首詩詞通過對邊塞地區的描繪,表達了對邊塞生活的思考和對邊軍士兵的贊頌,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對戰亂的憂慮和對和平的向往。
“路出古云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i xià èr shǒu
塞下二首
lù chū gǔ yún zhōu, fēng shā chuī bù xiū.
路出古云州,風沙吹不休。
wū yuān xià kōng qì, tuó mǎ dù hán liú.
烏鳶下空磧,駝馬渡寒流。
dì kuàng biān shēng dòng, tiān gāo shuò qì fú.
地曠邊聲動,天高朔氣浮。
shuāng lián qióng hǎi xī, yuè zhào dà huāng qiū.
霜連窮海夕,月照大荒秋。
jī gǔ fān wáng zuì, chuī jiā hàn nǚ chóu.
擊鼓番王醉,吹笳漢女愁。
lóng chéng ruò fù qǔ, xiá shì jǐ fēng hóu.
龍城若復取,俠士幾封侯。
“路出古云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