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鳥向誰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鳥向誰啼”全詩
漢兵不到處,寒鳥向誰啼。
分類:
作者簡介(謝榛)
謝榛(1495~1575)明代布衣詩人。字茂秦,號四溟山人、脫屣山人,山東臨清人。十六歲時作樂府商調,流傳頗廣,后折節讀書,刻意為歌詩,以聲律有聞于時。嘉靖間,挾詩卷游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為“后七子”之一,倡導為詩摹擬盛唐,主張“選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讀之以奪神氣,歌詠之以求聲調,玩味之以裒精華。”后為李攀龍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諸藩王間,以布衣終其身。其詩以律句絕句見長,功力深厚,句響字穩,著有《四溟集》、《四溟詩話》。
《雪后登代州城樓時虜犯岢嵐三首》謝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雪后登代州城樓時虜犯岢嵐三首》
朝代:明代
作者:謝榛
睥睨胡天近,
登臨邊樹迷。
漢兵不到處,
寒鳥向誰啼。
中文譯文:
仰望著近在眼前的邊塞天空,
登上城樓望向迷茫的邊陲樹林。
漢朝的軍隊無處可至,
寒冷的鳥兒向誰鳴叫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明代時期邊塞地區的景象和深邃的思考。詩的開頭,詩人抬頭仰望著邊塞的天空,使用了"睥睨"一詞,表達了詩人對胡人的將近感到憂慮和緊張。接著,詩人登上城樓,望向迷茫的邊陲樹林,意味著他身處邊塞地區,周圍充滿了未知和困惑。詩的下半部分,詩人用"漢兵不到處"這句話,表達了明朝時期邊塞地區的脆弱狀況,漢朝的軍隊無法到達每一個地方,邊塞地區缺乏有效的防御。最后一句"寒鳥向誰啼",則表達了詩人對邊塞地區的荒涼和寂寞感,寒冷的鳥兒無人傾訴,向誰鳴叫呢?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邊塞地區的景象和表達內心的思考,展示了明代時期邊塞地區的困境和無奈。詩人以獨特的視角觀察邊塞的天空和樹林,表達了對胡人的警惕和對國家安寧的擔憂。詩中的"漢兵不到處"和"寒鳥向誰啼",呈現出邊塞地區的荒涼和寂寞,表達了詩人對這片邊疆土地的懷念和思考。整首詩用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象,揭示了邊塞地區的困境和人們的深情。
“寒鳥向誰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ě hòu dēng dài zhōu chéng lóu shí lǔ fàn kě lán sān shǒu
雪后登代州城樓時虜犯岢嵐三首
pì nì hú tiān jìn, dēng lín biān shù mí.
睥睨胡天近,登臨邊樹迷。
hàn bīng bú dào chù, hán niǎo xiàng shuí tí.
漢兵不到處,寒鳥向誰啼。
“寒鳥向誰啼”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