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忽移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紅樹忽移灣”全詩
翠煙遙辨市,紅樹忽移灣。
風軟一江水,云輕九子山。
畫家濃淡意,斟酌在荊關。
分類:
作者簡介(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詩人,當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稱查初白。海寧袁花(今屬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訕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久去世。查慎行詩學東坡、放翁,嘗注蘇詩。自朱彝尊去世后,為東南詩壇領袖。著有《他山詩鈔》。
《早過大通驛》查慎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過大通驛》是清代詩人查慎行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夙霧才醒后,朝陽未吐間。
翠煙遙辨市,紅樹忽移灣。
風軟一江水,云輕九子山。
畫家濃淡意,斟酌在荊關。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早晨的景象。當夙霧剛剛散去,朝陽還未完全升起時,作者觀察到了一系列景色。遠處的翠煙中可以看到城市的輪廓,紅樹突然移動到灣口。柔和的風吹拂著江水,輕盈的云朵飄蕩在九子山上。畫家在荊關處揣摩著濃淡的意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清晨的景色,展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細膩觀察和感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以及細膩而深刻的描寫手法,使讀者仿佛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清晨的寧靜和美麗。
詩的開篇,描繪了夙霧剛剛散去、朝陽未完全升起的時刻。這一時刻往往給人一種寧靜而神秘的感覺,正是詩人所青睞的主題。接著,詩中出現了翠煙和紅樹的描繪,通過遠近的對比,讓讀者感受到遠處城市的存在和近處灣口紅樹的美麗。這種景色的交錯和轉移,為整首詩營造了一種流動感和變化感。
詩的下半部分,描寫了風輕的江水和輕盈的云朵在九子山上飄蕩。這里的自然景觀給人以寧靜和恬淡的感覺,與詩的開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一句“畫家濃淡意,斟酌在荊關”,表達了詩人對于畫家所追求的濃淡技巧和意境的思考。這一句話將整首詩與繪畫相聯系,使得詩的意境更加豐富和深遠。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抒發,傳遞了作者對大自然之美的贊美和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描寫手法,給予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使得讀者能夠在閱讀中感受到美好的景色與寧靜的情感。
“紅樹忽移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guò dà tōng yì
早過大通驛
sù wù cái xǐng hòu, zhāo yáng wèi tǔ jiān.
夙霧才醒后,朝陽未吐間。
cuì yān yáo biàn shì, hóng shù hū yí wān.
翠煙遙辨市,紅樹忽移灣。
fēng ruǎn yī jiāng shuǐ, yún qīng jiǔ zǐ shān.
風軟一江水,云輕九子山。
huà jiā nóng dàn yì, zhēn zhuó zài jīng guān.
畫家濃淡意,斟酌在荊關。
“紅樹忽移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