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載愁人來古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載愁人來古祠”出自清代陳恭尹的《崖門謁三忠祠》,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shí zài chóu rén lái gǔ cí,詩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十載愁人來古祠”全詩
《崖門謁三忠祠》
山木蕭蕭風更吹,兩崖波浪至今悲。
一聲望帝啼荒殿,十載愁人來古祠。
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地限化夷。
停舟我亦艱難日,畏向蒼苔讀舊碑。
?
一聲望帝啼荒殿,十載愁人來古祠。
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地限化夷。
停舟我亦艱難日,畏向蒼苔讀舊碑。
?
分類:
【注釋】:
[創作背景]這首詩作于順治十一年(1654年)。明清易代之際,陳恭尹尚年少,父親陳邦彥即因抗清而殉難。年長后,他曾任南明永歷帝的錦衣衛指揮僉事。永歷政權失敗后,避跡隱居,誓不事清。他的詩激昂盤郁,沉摯懇切,與屈大均、梁佩蘭并稱「嶺南三家」。他的詩多寫亡國之痛、黍離之悲,這首詩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內容評析]開頭兩句蒼涼沉郁,感慨遙深,為全詩奠定了悲壯的基調。詩人登上崖門山,聽到蕭蕭的風聲,似乎又見到了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的國家局勢;看見兩崖的波浪,似乎又映現陸秀夫從容抱帝赴海的悲壯景象。南宋的這一幕在幾百年后,南明又再次重演,怎能不使詩人悲慟萬分?「至今悲」三字,點明了詩人不是在單純吊古,而更是在傷今,語極渾厚有力。
第三句詩人借望帝的傳說抒寫亡國之痛。三忠祠的荒涼的大殿上,猛然傳來一聲杜鵑的啼叫,驟然令詩人想起其聲中的亡國哀思,因而悲不自勝。下句「十載愁人拜古祠」,大殿只有杜鵑聲,而無人聲,可見人們已久不來祭拜了。他們或是忘卻了這三位英烈,或是迫于高壓不敢來此。從清兵入關(順治二年)到本年,正好是十年。在這十年中,詩人時時刻刻是個「愁人」,是為故國憂愁的人。這句將詩人謁祠的用心昭示于讀者:正是為了一釋十年的愁苦,使愁懷有一慟之處啊!
五六句變客觀敘事為主觀抒情。「海水有門分上下」,是說波濤洶涌、橫無際涯的大海,在海港入口處尚有上、下海門之別;「江山無地限華夷」緊對上句,大好的錦繡河山被異族占領,以至于無法分別華、夷的界限。這兩句即景成對,表現了對清朝統治者的極大義憤,又能屬對工切,是詩中警句,后世多重視和稱譽。
最后兩句,詩人以三位忠烈的事跡激勵自己,永葆節志。永歷帝失敗之后,陳恭尹曾避于江漢一帶,現返回廣東,故曰「停舟」;雖然結束了避難逃離的亡命生涯,但生活依然充滿了艱難險厄。即便如此,詩人也決不改變初衷。「畏向蒼苔讀舊碑」是說自己懼怕去誦讀表彰三位英烈的碑文。言下之意,對自己未能像三位英烈那樣舍身明志,卻茍活于世深感不安。這是詩人的自責之詞,但茍活尚且不安,屈節當然更不可能,所以,這句也表明了詩人誓不與清統治者合作的決心。
這首詩在韻腳的使用上很有特點,韻部本身便造成低回懇摯的語境,再加上詩人那沉重壓抑的情感,使全詩從內容到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統一和較強的藝術效果。
[難詞注釋]①崖門:即崖門山,在廣東新會縣南海中,南宋末年為抗元的最后據點。三忠祠是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陸秀夫和張世杰所建的祠堂。②望帝:又名杜宇,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后國亡身死,化為杜鵑鳥,每逢暮春便作哀啼,其聲令人痛楚酸惻。
[創作背景]這首詩作于順治十一年(1654年)。明清易代之際,陳恭尹尚年少,父親陳邦彥即因抗清而殉難。年長后,他曾任南明永歷帝的錦衣衛指揮僉事。永歷政權失敗后,避跡隱居,誓不事清。他的詩激昂盤郁,沉摯懇切,與屈大均、梁佩蘭并稱「嶺南三家」。他的詩多寫亡國之痛、黍離之悲,這首詩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內容評析]開頭兩句蒼涼沉郁,感慨遙深,為全詩奠定了悲壯的基調。詩人登上崖門山,聽到蕭蕭的風聲,似乎又見到了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的國家局勢;看見兩崖的波浪,似乎又映現陸秀夫從容抱帝赴海的悲壯景象。南宋的這一幕在幾百年后,南明又再次重演,怎能不使詩人悲慟萬分?「至今悲」三字,點明了詩人不是在單純吊古,而更是在傷今,語極渾厚有力。
第三句詩人借望帝的傳說抒寫亡國之痛。三忠祠的荒涼的大殿上,猛然傳來一聲杜鵑的啼叫,驟然令詩人想起其聲中的亡國哀思,因而悲不自勝。下句「十載愁人拜古祠」,大殿只有杜鵑聲,而無人聲,可見人們已久不來祭拜了。他們或是忘卻了這三位英烈,或是迫于高壓不敢來此。從清兵入關(順治二年)到本年,正好是十年。在這十年中,詩人時時刻刻是個「愁人」,是為故國憂愁的人。這句將詩人謁祠的用心昭示于讀者:正是為了一釋十年的愁苦,使愁懷有一慟之處啊!
五六句變客觀敘事為主觀抒情。「海水有門分上下」,是說波濤洶涌、橫無際涯的大海,在海港入口處尚有上、下海門之別;「江山無地限華夷」緊對上句,大好的錦繡河山被異族占領,以至于無法分別華、夷的界限。這兩句即景成對,表現了對清朝統治者的極大義憤,又能屬對工切,是詩中警句,后世多重視和稱譽。
最后兩句,詩人以三位忠烈的事跡激勵自己,永葆節志。永歷帝失敗之后,陳恭尹曾避于江漢一帶,現返回廣東,故曰「停舟」;雖然結束了避難逃離的亡命生涯,但生活依然充滿了艱難險厄。即便如此,詩人也決不改變初衷。「畏向蒼苔讀舊碑」是說自己懼怕去誦讀表彰三位英烈的碑文。言下之意,對自己未能像三位英烈那樣舍身明志,卻茍活于世深感不安。這是詩人的自責之詞,但茍活尚且不安,屈節當然更不可能,所以,這句也表明了詩人誓不與清統治者合作的決心。
這首詩在韻腳的使用上很有特點,韻部本身便造成低回懇摯的語境,再加上詩人那沉重壓抑的情感,使全詩從內容到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統一和較強的藝術效果。
[難詞注釋]①崖門:即崖門山,在廣東新會縣南海中,南宋末年為抗元的最后據點。三忠祠是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陸秀夫和張世杰所建的祠堂。②望帝:又名杜宇,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后國亡身死,化為杜鵑鳥,每逢暮春便作哀啼,其聲令人痛楚酸惻。
“十載愁人來古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 mén yè sān zhōng cí
崖門謁三忠祠
shān mù xiāo xiāo fēng gèng chuī, liǎng yá bō làng zhì jīn bēi.
山木蕭蕭風更吹,兩崖波浪至今悲。
yī shēng wàng dì tí huāng diàn, shí zài chóu rén lái gǔ cí.
一聲望帝啼荒殿,十載愁人來古祠。
hǎi shuǐ yǒu mén fēn shàng xià, jiāng shān wú dì xiàn huà yí.
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地限化夷。
tíng zhōu wǒ yì jiān nán rì, wèi xiàng cāng tái dú jiù bēi.
停舟我亦艱難日,畏向蒼苔讀舊碑。
?
?
“十載愁人來古祠”平仄韻腳
拼音:shí zài chóu rén lái gǔ cí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十載愁人來古祠”的相關詩句
“十載愁人來古祠”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十載愁人來古祠”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十載愁人來古祠”出自陳恭尹的 《崖門謁三忠祠》,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