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月邊庭并轡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累月邊庭并轡行”全詩
荒磧長驅回鶻馬,驚沙亂撲曼胡纓。
但期繡隴成千頃,敢憚鋒車歷八城。
丈室維摩雖示疾,御風仍喜往來輕。
分類:
作者簡介(林則徐)

林則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御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
《柬全小汀》林則徐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柬全小汀》
朝代:清代
作者:林則徐
蓬山儔侶賦西征,
累月邊庭并轡行。
荒磧長驅回鶻馬,
驚沙亂撲曼胡纓。
但期繡隴成千頃,
敢憚鋒車歷八城。
丈室維摩雖示疾,
御風仍喜往來輕。
中文譯文:
在蓬山之中,我和我的伙伴們寫下了西征的賦詩,
數月來我們并轡行進于邊庭之地。
穿越荒蕪的磧地,奔馳著回鶻的戰馬,
沙塵飛揚,撲面而來的是曼胡的纓帽。
但我們仍然期望著,繡隴地的遼闊成千頃,
敢于面對鋒車,征戰八座城池。
即便家中的人擔心我的健康,
我仍然喜歡征風,輕松地往來。
詩意和賞析:
《柬全小汀》是清代文人林則徐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作者和他的伙伴們進行西征的壯麗場景。他們歷經數月的辛苦行進,越過荒蕪的磧地,騎著回鶻的戰馬,面對沙塵飛揚的景象。
然而,詩人并不畏懼艱險,心懷壯志,希望能征服廣闊的繡隴之地,勇敢面對敵人的鋒車,并攻克八座城池。詩中透露出作者對征戰的無畏和堅定信念。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關心,雖然他們擔心他的健康狀況,但作者依然喜歡征戰的自由和輕松,對征途充滿喜悅。
整首詩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對抗性情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征戰的熱愛和對勝利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家人的思念和對自由征戰生活的向往。
“累月邊庭并轡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n quán xiǎo tīng
柬全小汀
péng shān chóu lǚ fù xī zhēng, lěi yuè biān tíng bìng pèi xíng.
蓬山儔侶賦西征,累月邊庭并轡行。
huāng qì cháng qū huí hú mǎ, jīng shā luàn pū màn hú yīng.
荒磧長驅回鶻馬,驚沙亂撲曼胡纓。
dàn qī xiù lǒng chéng qiān qǐng, gǎn dàn fēng chē lì bā chéng.
但期繡隴成千頃,敢憚鋒車歷八城。
zhàng shì wéi mó suī shì jí, yù fēng réng xǐ wǎng lái qīng.
丈室維摩雖示疾,御風仍喜往來輕。
“累月邊庭并轡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