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簀及芳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易簀及芳春”全詩
夙昔寧知佛?精魂實避秦。
老妻單冷墅,殘帙委流塵。
杖履難重遇,桃花處處津。
分類:
作者簡介(吳嘉紀)

吳嘉紀(1618年-1684年),字賓賢,號野人,江蘇東臺人(清代屬于揚州府泰州)。出生鹽民,少時多病,明末諸生,入清不仕,隱居泰州安豐鹽場。工于詩,其詩法孟郊﹑賈島,語言簡樸通俗,內容多反映百姓貧苦,以“鹽場今樂府”詩聞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賞識,著有《陋軒詩集》,共收入詩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吳嘉紀詩箋校》本。
《挽王秀才斌》吳嘉紀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王秀才斌》是清代吳嘉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挽王秀才斌
賦詩悲亂世,易簀及芳春。
夙昔寧知佛?精魂實避秦。
老妻單冷墅,殘帙委流塵。
杖履難重遇,桃花處處津。
詩意:
這首詩詞是吳嘉紀挽詞的一部分,表達了對已故王秀才斌的追思和悼念之情。詩中描繪了動蕩的世局、短暫的春光以及作者對秀才斌的敬愛之情。通過對生命和命運的思考,詩人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逝去友人的哀傷之情。
賞析:
1. 詩詞開篇使用了“賦詩悲亂世”的表述,暗示了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易簀和芳春是對短暫而美好時光的描繪,與亂世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動蕩時期的不幸和無常。
2. “夙昔寧知佛?精魂實避秦。”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王秀才斌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對佛教和秦朝的提及,暗示了王秀才斌的高尚品質和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他逃避現實、遠離世俗的敬佩和羨慕之情。
3. “老妻單冷墅,殘帙委流塵。”這兩句描繪了王秀才斌離世后,留下的孤寂和凄涼。老妻獨自冷守空蕩的住所,殘留的物品被塵埃所覆蓋,表達了對他離世后的無奈和悲傷。
4. “杖履難重遇,桃花處處津。”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與王秀才斌再次相遇的渴望。杖履難重遇意味著兩人難以再次相聚,而桃花處處津則象征了世事的更替和生命的輪回。這里透露出對生命短暫和離別無常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對逝去友人的悼念,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無常的思考。詩人以動蕩的世局和短暫的春光作為背景,突出了友人的高尚品質和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離別和命運的無奈和哀傷。整首詩詞通過對生命和命運的反思,喚起讀者對生命短暫和珍惜時光的思考。
“易簀及芳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wáng xiù cái bīn
挽王秀才斌
fù shī bēi luàn shì, yì zé jí fāng chūn.
賦詩悲亂世,易簀及芳春。
sù xī níng zhī fú? jīng hún shí bì qín.
夙昔寧知佛?精魂實避秦。
lǎo qī dān lěng shù, cán zhì wěi liú chén.
老妻單冷墅,殘帙委流塵。
zhàng lǚ nán zhòng yù, táo huā chǔ chù jīn.
杖履難重遇,桃花處處津。
“易簀及芳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