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月出天東”全詩
不因朝陽輝,何以散光景。
中涵古桂華,期與天地永。
本體無盈虧,清明乃其性。
常恐中天云,翳此山河影。
有如濁水珠,棄置誰復省。
長風一掃蕩,恒若冰鑒炯。
白玉十二樓,照耀蓬萊境。
¤
分類:
《古詩(三首)》王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古詩(三首)》
明月升起天空東方,
圓滾滾地經過東井。
不依賴朝陽的輝煌,
怎能散發美麗的光景。
其中蘊含著古老的桂花之華,
期望與天地永恒相伴。
本質上沒有增減的變化,
清明正是它的本性。
常常擔心中天的云彩,
遮蔽了這山河的影像。
它就像是渾濁的水珠,
被遺棄無人再去顧念。
長風一吹蕩去了一切,
永遠如清澈的冰鏡明亮。
白玉建造的十二樓,
照耀著蓬萊仙境的情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明月為主題,通過描繪月亮在天空中升起的景象,表達了月亮的美麗和光輝。詩中使用了一些象征和意象,例如將月亮比喻為濁水中的珠子,強調了月亮的純潔和清澈。詩人還通過對比朝陽和月亮的光輝,強調了月亮獨特的魅力和自足的本性。詩人同時表達了對天空云彩的擔憂,擔心云彩會遮蔽月亮的光輝,使得山河失去了影像。最后,詩人以蓬萊仙境為比喻,形容月亮的光輝如同白玉建造的樓閣,照耀著美麗的景色。
整首詩詞以優美的語言和意象,表達了對明月的贊美和對自然美的感受。通過對月亮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清明、純潔和光明的追求。詩詞樸素而含蓄,給人以靜謐和舒適的感覺,展現了明代文人的情感和審美追求。
“明月出天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shī sān shǒu
古詩(三首)
míng yuè chū tiān dōng, tuán tuán lì dōng jǐng.
明月出天東,團團歷東井。
bù yīn zhāo yáng huī, hé yǐ sǎn guāng jǐng.
不因朝陽輝,何以散光景。
zhōng hán gǔ guì huá, qī yǔ tiān dì yǒng.
中涵古桂華,期與天地永。
běn tǐ wú yíng kuī, qīng míng nǎi qí xìng.
本體無盈虧,清明乃其性。
cháng kǒng zhōng tiān yún, yì cǐ shān hé yǐng.
常恐中天云,翳此山河影。
yǒu rú zhuó shuǐ zhū, qì zhì shuí fù shěng.
有如濁水珠,棄置誰復省。
cháng fēng yī sǎo dàng, héng ruò bīng jiàn jiǒng.
長風一掃蕩,恒若冰鑒炯。
bái yù shí èr lóu, zhào yào péng lái jìng.
白玉十二樓,照耀蓬萊境。
¤
“明月出天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