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祈雨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川祈雨畢”全詩
山川祈雨畢,云物喜晴開。
抗禮尊縫掖,臨流揖渡杯。
徒攀朱仲李,誰薦和羹梅。
翰墨緣情制,高深以意裁。
滄洲趣不遠,何必問蓬萊。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韓大使東齋會岳上人、諸學士》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所作,題為《韓大使東齋會岳上人、諸學士》。詩的主要內容是描述了在東齋設宴的場景,諸多學士和韓大使聚集在一起,享受著美好的時光。
詩的中文譯文為:
郡守虛陳榻,林間召楚材。
山川祈雨畢,云物喜晴開。
抗禮尊縫掖,臨流揖渡杯。
徒攀朱仲李,誰薦和羹梅。
翰墨緣情制,高深以意裁。
滄洲趣不遠,何必問蓬萊。
詩意和賞析:
整首詩以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宴會的場景。首先,郡守在宴會上以實際行動虛陳賓客的座位,然后楚國的賢才們紛紛被邀請進來。接下來,山川祈雨的儀式結束了,天空的云彩也散開,喜慶的景象顯露出來。
在宴會上,大家以禮相待,尊敬韓大使,互相以酒杯敬酒,友好地暢飲。眾人不禁聊起了朱仲李和和羹梅,爭相贊美他們的才華和烹飪技藝。
詩的后半部分突出了詩人對學問與藝術的追求。翰墨指的是文人的筆墨,而情和制則是指厚重的情感和嫻熟的技藝。詩人認為只有情與制的完美融洽,才能創作出高深的作品。
最后兩句詩,滄洲和蓬萊都是傳說中仙境的名稱。詩人表達了滄洲趣附近,豈需追尋蓬萊的意思,暗示著詩人所在的地方已經足夠美麗和令人滿足,無需追求虛幻的仙境。
整首詩通過刻畫宴會的場景和抒發詩人對學問和藝術的向往,展示了一幅美好歡樂的圖景,也體現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山川祈雨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dà shǐ dōng zhāi huì yuè shàng rén zhū xué shì
韓大使東齋會岳上人、諸學士
jùn shǒu xū chén tà, lín jiān zhào chǔ cái.
郡守虛陳榻,林間召楚材。
shān chuān qí yǔ bì, yún wù xǐ qíng kāi.
山川祈雨畢,云物喜晴開。
kàng lǐ zūn fèng yē, lín liú yī dù bēi.
抗禮尊縫掖,臨流揖渡杯。
tú pān zhū zhòng lǐ, shuí jiàn hé gēng méi.
徒攀朱仲李,誰薦和羹梅。
hàn mò yuán qíng zhì, gāo shēn yǐ yì cái.
翰墨緣情制,高深以意裁。
cāng zhōu qù bù yuǎn, hé bì wèn péng lái.
滄洲趣不遠,何必問蓬萊。
“山川祈雨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