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遍雨余春雨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耕遍雨余春雨綠”全詩
何當賣劍成此謀,耕遍雨余春雨綠。
分類:
作者簡介(鄒浩)

鄒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歸里后于周線巷住處辟一園名“道鄉”,故自號道鄉居士,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歲。元豐五年(1082)進士,調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范純仁為郡守,皆禮遇之。哲宗朝,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獨相用事,浩露章數其不忠,因削官,羈管新州。徽宗立,復為右正言,累遷兵部侍郎兩謫嶺表,復直龍圖閣。卒謚忠,學者稱道鄉先生。浩著《道鄉集》四十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跋漳浦李大忠微叔所藏書畫尾》鄒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跋漳浦李大忠微叔所藏書畫尾》是宋代鄒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嶺表歸來飯不足,
負郭有田金未贖。
何當賣劍成此謀,
耕遍雨余春雨綠。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歸鄉的人面臨的困境和思考。詩人在嶺表(山區邊境)歸來后,生活貧困,連溫飽都難以滿足。他背負著未能贖回的田地債務,心中思考著什么時候能通過賣劍來解決問題。他希望能夠通過辛勤耕種,等待春雨的滋潤,讓田地變得綠油油。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掙扎和希望。詩人通過描述歸鄉者的困境,展現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艱苦生活。他們為了生計不得不賣掉自己的財產,而詩人提到的賣劍,更是表達了一種無奈和無奈中的希望。詩人通過對農田的描繪,傳達了對未來的期許,他希望通過辛勤的勞動和自然的滋潤,能夠讓自己的田地豐饒起來,過上富裕的生活。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潔而富有力量。雖然只有四句,但卻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痛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這首詩詞反映了宋代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農田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耕遍雨余春雨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 zhāng pǔ lǐ dà zhōng wēi shū suǒ cáng shū huà wěi
跋漳浦李大忠微叔所藏書畫尾
lǐng biǎo guī lái fàn bù zú, fù guō yǒu tián jīn wèi shú.
嶺表歸來飯不足,負郭有田金未贖。
hé dāng mài jiàn chéng cǐ móu, gēng biàn yǔ yú chūn yǔ lǜ.
何當賣劍成此謀,耕遍雨余春雨綠。
“耕遍雨余春雨綠”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