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戟門庭掃蹤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列戟門庭掃蹤跡”全詩
列戟門庭掃蹤跡,只應飛矢亦潛來。
分類:
作者簡介(鄒浩)

鄒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歸里后于周線巷住處辟一園名“道鄉”,故自號道鄉居士,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歲。元豐五年(1082)進士,調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范純仁為郡守,皆禮遇之。哲宗朝,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獨相用事,浩露章數其不忠,因削官,羈管新州。徽宗立,復為右正言,累遷兵部侍郎兩謫嶺表,復直龍圖閣。卒謚忠,學者稱道鄉先生。浩著《道鄉集》四十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參寥示簡元規詩用其韻寄之》鄒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參寥示簡元規詩用其韻寄之》是宋代詩人鄒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間何向不鹽梅,
江海元從蟻穴開。
列戟門庭掃蹤跡,
只應飛矢亦潛來。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鹽梅的贊美和思考。作者通過描繪鹽梅的生長與江海的形成,反映了人世間無所不在的鹽梅的力量和江海的廣闊無邊。詩人進一步運用比喻,將列戟門庭、飛矢潛來等形象,表現出鹽梅的堅韌和潛藏的力量。
賞析:
這首詩詞以鹽梅為象征,通過自然界的景物來表達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首句“人間何向不鹽梅”,表達了鹽梅的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的力量。鹽梅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它的生長和擴展無處不在,象征著人生中各種困難和挑戰。
接著,詩人將鹽梅與江海相聯系,表達了鹽梅的力量和江海的廣闊。他說“江海元從蟻穴開”,強調了江海的宏偉遼闊是源自微小的蟻穴,寓意著偉大事物的起源于微小的力量。
最后兩句“列戟門庭掃蹤跡,只應飛矢亦潛來”,通過描繪列戟門庭和飛矢的形象,表現了鹽梅的堅韌和潛藏的力量。列戟門庭掃蹤跡,意味著來自外部世界的威脅和挑戰,而飛矢潛來則強調了鹽梅的潛力和應對困境的能力。
整首詩詞運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寓意深遠,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堅韌力量的贊美。它告訴人們,無論面對什么困難和挑戰,只要堅持不懈,就能釋放內在的力量,克服困境,展現出更加輝煌的一面。
“列戟門庭掃蹤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ān liáo shì jiǎn yuán guī shī yòng qí yùn jì zhī
參寥示簡元規詩用其韻寄之
rén jiān hé xiàng bù yán méi, jiāng hǎi yuán cóng yǐ xué kāi.
人間何向不鹽梅,江海元從蟻穴開。
liè jǐ mén tíng sǎo zōng jī, zhǐ yīng fēi shǐ yì qián lái.
列戟門庭掃蹤跡,只應飛矢亦潛來。
“列戟門庭掃蹤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