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夕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胡笳夕引”出自宋代胡世將的《酹江月/念奴嬌》,
詩句共4個字,詩句拼音為:hú jiā xī yǐn,詩句平仄:平平平仄。
“胡笳夕引”全詩
《酹江月/念奴嬌》
神州沈陸,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
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
塞馬晨嘶,胡笳夕引,贏得頭如雪。
三秦往事,只數漢家三杰。
試看百二山河,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
閫外何人回首處,鐵騎千群都滅。
拜將臺敧,懷賢閣杳,空指沖冠發。
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
塞馬晨嘶,胡笳夕引,贏得頭如雪。
三秦往事,只數漢家三杰。
試看百二山河,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
閫外何人回首處,鐵騎千群都滅。
拜將臺敧,懷賢閣杳,空指沖冠發。
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分類: 念奴嬌
【注釋】:
胡世將這首《酹江月》之前有兩點背景值得一提。
第一,南宋詞大多出于東南半壁,在欣賞出于西北川陜前線的絕少。乾道八年(1172)陸游在南鄭從軍,秋日登高遙望長安南山創作了《秋波媚》諸詞,為南宋詞傳來了西北邊塞的鼓角之聲。胡世將這首詞,最早收錄在《陜西通志 》,比陸游諸詞要早三十余年。
紹興九年(1139)七月,在陜西與金對峙七年的南宋名將、川陜宣撫使吳玠卒后,胡世將代領其職,統率陜西諸軍擔負起保衛川蜀門戶的職責。詞題云“秋夕興元使院作 ”,說的是此詞作于胡世將自成都初至興元時。興元,秦時名南鄭,為漢中郡治所在,今為陜西漢中市 。建炎二年(1129)張浚首任川陜宣撫使,即治兵于興元,上疏言 :“漢中實形勢之地,前控六路之帥,后據兩川之粟,左通荊襄之財,右出秦隴之馬,號令中原 ,必基于此 。”此后歷任川陜宣扶使,就常以興元為駐地(吳玠則移治于河池,今甘肅徽縣)。
第二,紹興八年,趙構、秦檜與金和議,此時反對和議的丞相趙鼎、參知政事劉大中等俱遭罷黜,上書請斬秦檜之頭以謝天下的胡銓也被貶到嶺外。當時這場重大的和戰之爭可詳見于大量的奏疏,反映在詞中可惜不多。在這不多的主戰反和詞中,自然應首推岳飛的《小重山 》。胡世將此詞痛惜“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 ”,亦以鮮明的態度反對屈辱的和議,堪稱岳詞的后繼,與東南的愛國詞互相應和,聲氣相通。而且,胡世將以方面之任主戰反和,并非徒為空言。紹興十年五月,金人破壞和議,分兵兩路分別南下西進。西進的一路直趨陜西,所至州縣迎降,遠近大震。諸將中有建議放棄河池以避金人兵鋒的 。胡世將憤然曰:“世將誓死于此 !”這表達了他決不后退半步。他依靠吳玠之弟吳璘 ,屢挫金兵,使金人從此不敢度隴。
對于保衛西北,胡世將是有功勞的。他以實際行動實踐了在此詞中表達的反對和議力主恢復中原的志向。
由于上述這兩點背景,在南宋初年的愛國詞中,這首《酹江月》就值得一提,不應淹沒無聞。
此詞為感時而發所作,斥責和議之非,期待有抱負才能的報國之士實現恢復中原的大業。固它用東坡赤壁懷古韻,故此詞亦可稱“興元懷古 ”。不過東坡赤壁詞主要追思懷念周瑜,此詞則追懷與當地有關的好幾個歷史人物。(一)“三秦往事,只數漢家三杰。”
項羽入關后分秦地為三,后因稱關中為三秦。漢家三杰,就是輔助劉邦奪取天下的張良、蕭何與韓信。劉邦于秦亡后被項羽封為漢王,定都南鄭。后來他聽從蕭何建議,在南鄭為韓信筑壇拜將。劉邦后來出關向東討伐項羽,并最終取勝,主要就是依靠了張良、蕭何、韓信。”(二)“拜將臺欹,懷賢閣杳。”懷賢閣是紀念三國時北伐至此的諸葛亮。這是因為諸葛亮幾度北伐,即駐兵漢中以出斜谷,而且死后葬于漢中的定軍山。陸游《感舊》詩記南鄭兩個勝跡,就是拜將壇與武侯廟。”慘淡遺壇側,蕭條古廟壖 。”自注:“拜韓信壇至今猶存。沔陽有蜀后主所立武侯廟”懷賢閣建于斜谷口,北宋時猶存 。《蘇軾詩集》卷四有詩題曰 :“是日至下馬磧 ,憩于北山僧舍,有閣曰懷賢,南直斜谷,西臨五丈原,諸葛孔明所從出師也。”(三)“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 。”一范一韓,指的是北宋時駐守西北邊境的范仲淹與韓琦。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與韓琦同為陜西經略安撫副使 ,為抵御西夏、鞏固西北邊防起了重要作用。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范)仲淹與韓琦協謀,必欲收復靈夏橫山之地,邊上謠曰 :‘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這些歷史人物,有的成就大業,有的北伐中原,有的威震邊陲。在“神州沉陸 ”、北宋淪亡之后,面對“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的山河殘破的形勢,不能不令人臨風懷想古來于此為國立功的上述先賢。這時作為邊帥初到興元的胡世將懷古感時,以表達他希欽和追慕的先賢感情。但在首句“神州沉陸”之后,緊接著“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 ”,這么寫實是在深慨當代沒有這樣的人物。緊接著下面說“漢家三杰”已成“往事 ”,拜將臺與懷賢閣則一“欹”一“杳 ”,都是暗寓“時無英雄 ”之慨。當時張浚是個名望很高的主戰派領袖,主張“中興當自關、陜始 ”,自請宣撫川陜。可惜他志大才疏,對金兵作戰常失利。建炎四年九月,他所指揮的五路之兵四十萬人與金兵交戰合潰敗于富平(今屬陜西 ),至追此關、陜喪失不可復。胡世將上痛和議之非,近傷富平之敗,和則非計,戰則非能,撫今懷古之余 ,內心更加感到自己責任重大,既憤且憂,自然“贏得頭如雪”了。以功業論,無疑胡世將還算不上什么“中興名臣”。但此詞憂懷國事,著眼大局,不失閫外邊帥的氣度。“塞馬晨嘶,胡笳夕引”兩句,也很好體現了西北戰場特有的邊塞氣氛。篇末寫怒發上指,闌干拍遍,情懷激憤,這么寫顯示內心憂憤既巨且深,再也無法平復了。
胡世將這首《酹江月》之前有兩點背景值得一提。
第一,南宋詞大多出于東南半壁,在欣賞出于西北川陜前線的絕少。乾道八年(1172)陸游在南鄭從軍,秋日登高遙望長安南山創作了《秋波媚》諸詞,為南宋詞傳來了西北邊塞的鼓角之聲。胡世將這首詞,最早收錄在《陜西通志 》,比陸游諸詞要早三十余年。
紹興九年(1139)七月,在陜西與金對峙七年的南宋名將、川陜宣撫使吳玠卒后,胡世將代領其職,統率陜西諸軍擔負起保衛川蜀門戶的職責。詞題云“秋夕興元使院作 ”,說的是此詞作于胡世將自成都初至興元時。興元,秦時名南鄭,為漢中郡治所在,今為陜西漢中市 。建炎二年(1129)張浚首任川陜宣撫使,即治兵于興元,上疏言 :“漢中實形勢之地,前控六路之帥,后據兩川之粟,左通荊襄之財,右出秦隴之馬,號令中原 ,必基于此 。”此后歷任川陜宣扶使,就常以興元為駐地(吳玠則移治于河池,今甘肅徽縣)。
第二,紹興八年,趙構、秦檜與金和議,此時反對和議的丞相趙鼎、參知政事劉大中等俱遭罷黜,上書請斬秦檜之頭以謝天下的胡銓也被貶到嶺外。當時這場重大的和戰之爭可詳見于大量的奏疏,反映在詞中可惜不多。在這不多的主戰反和詞中,自然應首推岳飛的《小重山 》。胡世將此詞痛惜“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 ”,亦以鮮明的態度反對屈辱的和議,堪稱岳詞的后繼,與東南的愛國詞互相應和,聲氣相通。而且,胡世將以方面之任主戰反和,并非徒為空言。紹興十年五月,金人破壞和議,分兵兩路分別南下西進。西進的一路直趨陜西,所至州縣迎降,遠近大震。諸將中有建議放棄河池以避金人兵鋒的 。胡世將憤然曰:“世將誓死于此 !”這表達了他決不后退半步。他依靠吳玠之弟吳璘 ,屢挫金兵,使金人從此不敢度隴。
對于保衛西北,胡世將是有功勞的。他以實際行動實踐了在此詞中表達的反對和議力主恢復中原的志向。
由于上述這兩點背景,在南宋初年的愛國詞中,這首《酹江月》就值得一提,不應淹沒無聞。
此詞為感時而發所作,斥責和議之非,期待有抱負才能的報國之士實現恢復中原的大業。固它用東坡赤壁懷古韻,故此詞亦可稱“興元懷古 ”。不過東坡赤壁詞主要追思懷念周瑜,此詞則追懷與當地有關的好幾個歷史人物。(一)“三秦往事,只數漢家三杰。”
項羽入關后分秦地為三,后因稱關中為三秦。漢家三杰,就是輔助劉邦奪取天下的張良、蕭何與韓信。劉邦于秦亡后被項羽封為漢王,定都南鄭。后來他聽從蕭何建議,在南鄭為韓信筑壇拜將。劉邦后來出關向東討伐項羽,并最終取勝,主要就是依靠了張良、蕭何、韓信。”(二)“拜將臺欹,懷賢閣杳。”懷賢閣是紀念三國時北伐至此的諸葛亮。這是因為諸葛亮幾度北伐,即駐兵漢中以出斜谷,而且死后葬于漢中的定軍山。陸游《感舊》詩記南鄭兩個勝跡,就是拜將壇與武侯廟。”慘淡遺壇側,蕭條古廟壖 。”自注:“拜韓信壇至今猶存。沔陽有蜀后主所立武侯廟”懷賢閣建于斜谷口,北宋時猶存 。《蘇軾詩集》卷四有詩題曰 :“是日至下馬磧 ,憩于北山僧舍,有閣曰懷賢,南直斜谷,西臨五丈原,諸葛孔明所從出師也。”(三)“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 。”一范一韓,指的是北宋時駐守西北邊境的范仲淹與韓琦。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與韓琦同為陜西經略安撫副使 ,為抵御西夏、鞏固西北邊防起了重要作用。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范)仲淹與韓琦協謀,必欲收復靈夏橫山之地,邊上謠曰 :‘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這些歷史人物,有的成就大業,有的北伐中原,有的威震邊陲。在“神州沉陸 ”、北宋淪亡之后,面對“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的山河殘破的形勢,不能不令人臨風懷想古來于此為國立功的上述先賢。這時作為邊帥初到興元的胡世將懷古感時,以表達他希欽和追慕的先賢感情。但在首句“神州沉陸”之后,緊接著“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 ”,這么寫實是在深慨當代沒有這樣的人物。緊接著下面說“漢家三杰”已成“往事 ”,拜將臺與懷賢閣則一“欹”一“杳 ”,都是暗寓“時無英雄 ”之慨。當時張浚是個名望很高的主戰派領袖,主張“中興當自關、陜始 ”,自請宣撫川陜。可惜他志大才疏,對金兵作戰常失利。建炎四年九月,他所指揮的五路之兵四十萬人與金兵交戰合潰敗于富平(今屬陜西 ),至追此關、陜喪失不可復。胡世將上痛和議之非,近傷富平之敗,和則非計,戰則非能,撫今懷古之余 ,內心更加感到自己責任重大,既憤且憂,自然“贏得頭如雪”了。以功業論,無疑胡世將還算不上什么“中興名臣”。但此詞憂懷國事,著眼大局,不失閫外邊帥的氣度。“塞馬晨嘶,胡笳夕引”兩句,也很好體現了西北戰場特有的邊塞氣氛。篇末寫怒發上指,闌干拍遍,情懷激憤,這么寫顯示內心憂憤既巨且深,再也無法平復了。
“胡笳夕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èi jiāng yuè niàn nú jiāo
酹江月/念奴嬌
shén zhōu shěn lù, wèn shuí shì yī fàn yī hán rén wù.
神州沈陸,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
běi wàng cháng ān yīng bú jiàn, pāo què guān xī bàn bì.
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
sāi mǎ chén sī, hú jiā xī yǐn, yíng de tóu rú xuě.
塞馬晨嘶,胡笳夕引,贏得頭如雪。
sān qín wǎng shì, zhǐ shù hàn jiā sān jié.
三秦往事,只數漢家三杰。
shì kàn bǎi èr shān hé, nài jūn mén wàn lǐ, liù shī bù fā.
試看百二山河,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
kǔn wài hé rén huí shǒu chù, tiě qí qiān qún dōu miè.
閫外何人回首處,鐵騎千群都滅。
bài jiāng tái jī, huái xián gé yǎo, kōng zhǐ chōng guān fā.
拜將臺敧,懷賢閣杳,空指沖冠發。
lán gān pāi biàn, dú duì zhōng tiān míng yuè.
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胡笳夕引”平仄韻腳
拼音:hú jiā xī yǐn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胡笳夕引”的相關詩句
“胡笳夕引”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胡笳夕引”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胡笳夕引”出自胡世將的 《酹江月/念奴嬌》,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