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公西土意差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聞公西土意差強”全詩
人謀合處天心順,民力寬時國勢張。
參井光芒搖戟纛,關河事業耀旂常。
雪山自是西人重,赤舄歸來早趣裝。
分類:
作者簡介(崔與之)

崔與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號菊坡,謚清獻,原籍寧都白鹿營 (今江西省寧都縣黃石鎮營底村),幼年隨父移居廣東增城,故《宋史》載其廣州人,《中國人名大辭典》載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紹熙四年(1193)進士。授潯州司法參軍,調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特授廣西提點刑獄。嘉定中,權發遣揚州事、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撫使。端平元年(1234),授廣東經略安撫使兼知廣州。二年,除參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樞密使。嘉熙三年以觀文殿大學士奉祠。著有《崔清獻公集》。
《送聶侍郎子述》崔與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聶侍郎子述》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崔與之。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吳蜀相通一水長,
聞公西土意差強。
人謀合處天心順,
民力寬時國勢張。
參井光芒搖戟纛,
關河事業耀旂常。
雪山自是西人重,
赤舄歸來早趣裝。
詩意:
這首詩詞是崔與之送別聶侍郎子述的作品。詩中通過描繪聶侍郎遠行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其的祝福和期望。詩詞以吳蜀兩地相通的一條長江為背景,描繪了聶侍郎離開家鄉,前往西土的決心和意愿。作者認為聶侍郎的志向和國家的發展趨勢相契合,他的人謀與天心相順應,國家在民力充沛的時候國勢也會強盛起來。詩中還描繪了聶侍郎離開時參井光芒搖曳的戟纛,關河事業的旗幟耀眼輝煌,表達了對他在西土事業的成功和光輝的期待。最后兩句表達了雪山是西土人民所看重的,聶侍郎歸來時將以紅色的舄鞋裝束示人,這象征著他早已融入西土的文化和風俗。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聶侍郎離別的情景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贊賞和祝福。作者認為聶侍郎的志向與國家的發展趨勢相契合,他的行動符合天意,因此對他前程充滿了希望和期待。描繪聶侍郎離別時參井光芒搖曳的戟纛和關河事業耀眼的旗幟,展示了他在西土事業的光輝和成功。最后兩句表達了聶侍郎已經融入了西土文化,將以紅色的舄鞋裝束歸來,顯示了他對家鄉的眷戀和對西土的熱愛。
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對聶侍郎的贊賞和對他前程的期待,并通過景物描寫和象征手法,將離別和歸來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整首詩詞用詞簡潔明快,意境高遠,給人以激勵和鼓舞的力量。
“聞公西土意差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niè shì láng zi shù
送聶侍郎子述
wú shǔ xiàng tōng yī shuǐ zhǎng, wén gōng xī tǔ yì chà qiáng.
吳蜀相通一水長,聞公西土意差強。
rén móu hé chù tiān xīn shùn, mín lì kuān shí guó shì zhāng.
人謀合處天心順,民力寬時國勢張。
cān jǐng guāng máng yáo jǐ dào, guān hé shì yè yào qí cháng.
參井光芒搖戟纛,關河事業耀旂常。
xuě shān zì shì xī rén zhòng, chì xì guī lái zǎo qù zhuāng.
雪山自是西人重,赤舄歸來早趣裝。
“聞公西土意差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