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鹽恐有遭逢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鹽恐有遭逢處”全詩
無鹽恐有遭逢處,也道曾將刻畫來。
分類:
作者簡介(李劉)
李劉(1175-1245),字公甫,號梅亭,崇仁白沙(今江西省崇仁縣張坊鄉沙洲村附近)人。南宋后期駢文作家。自幼聰明好學,喜作駢文詩詞。嘉定元年(1208)中進士(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一八),初任寧鄉縣(今湖南寧鄉)主簿。曹彥約為湖廣總領時,留為幕僚。董居誼出任四川制置使時曾為屬僚。先后在四川榮、眉兩州任知州,后擔任西南一帶的漕運使,統領成都等諸路軍馬,以御使大夫之職負責四川(含云、貴)的軍、政事務,掌八印于一身。后遷兩浙運干,歷任禮部郎官兼崇政殿說書、起居舍人、吏部侍郎、中書舍人兼直院,寶章閣待制等職。他治事果斷,措施得當,僚佐無不嘆服。
《贈刻圖書處士二首》李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李劉所作,題為《贈刻圖書處士二首》。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我缺少你家的玉印材料,
勉強尋找艱難的木材請你開刻。
雖然沒有鹽,但擔心會有災難之處,
也曾說過會將你的形象刻畫出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向一位圖書處士贈送刻畫作品的場景。作者表達了自己對于缺乏合適的材料的困擾,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刻畫作品可能面臨的困難和災難的擔憂。盡管如此,作者仍然表示自己將竭盡全力完成這幅刻畫作品。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材料和刻畫過程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藝術創作的執著和努力。作者缺乏玉印的材料,但他積極尋找替代的木材,意圖不讓材料的缺失成為阻礙藝術創作的障礙。作者還提到擔心刻畫作品可能面臨的困難和災難,這體現了他對藝術作品的珍視和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的憂慮。
整首詩詞流露出作者對于藝術的熱愛和對于創作的堅持,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對于突破困境、克服困難的決心。這種堅持和努力的精神在藝術創作中是非常寶貴的,同時也將啟發讀者在面對困境時勇敢前行,追求自己的夢想。
“無鹽恐有遭逢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kè tú shū chǔ shì èr shǒu
贈刻圖書處士二首
wǒ fá jūn jiā yù yìn cái, qiáng xún è mù qiàn jūn kāi.
我乏君家玉印材,強尋厄木倩君開。
wú yán kǒng yǒu zāo féng chù, yě dào céng jiāng kè huà lái.
無鹽恐有遭逢處,也道曾將刻畫來。
“無鹽恐有遭逢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