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潔其色心匪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外潔其色心匪仁”全詩
歌白鳩,引拂舞。
白鳩之白誰與鄰,霜衣雪襟誠可珍。
含哺七子能平均。
食不噎,性安馴。
首農政,鳴陽春。
天子刻玉杖,鏤形賜耆人。
白鷺之白非純真,外潔其色心匪仁。
闕五德,無司晨,胡為啄我葭下之紫鱗。
鷹鹯雕鶚,貪而好殺。
鳳凰雖大圣,不愿以為臣。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白鳩辭(一作夷則格上白鳩拂舞辭)》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鳩辭(一作夷則格上白鳩拂舞辭)
鏗鳴鐘,考朗鼓。
歌白鳩,引拂舞。
白鳩之白誰與鄰,
霜衣雪襟誠可珍。
含哺七子能平均。
食不噎,性安馴。
首農政,鳴陽春。
天子刻玉杖,鏤形賜耆人。
白鷺之白非純真,
外潔其色心匪仁。
闕五德,無司晨,
胡為啄我葭下之紫鱗。
鷹鹯雕鶚,貪而好殺。
鳳凰雖大圣,不愿以為臣。
中文譯文:
響亮的鐘聲,奏起悠揚的鼓聲。
唱起白鳩的歌,引領舞動的風。
白鳩的白色是與誰相鄰的呢,
白得如霜,衣服像雪一樣純潔可珍。
它喂養七只幼鴿能平均分配食物。
吃東西從不噎到,性情安靜溫和。
它是首領,象征著豐收的春天。
天子刻制著玉杖,雕刻得精美賜予耆老。
白鷺的白色并非純粹純真,
外表潔白,內心卻不仁慈。
五德都缺失了,沒有人監督晨昏。
為什么它卻要啄食我葭下的紫鱗。
猛禽、猛雀、猛鶚都貪婪好殺。
鳳凰雖然圣潔莊嚴,不愿意做人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白鳩為主題,通過對白鳩的描繪和對比其他動物的贊美和批評,表達了李白對社會政治現狀和人類道德境況的反思和思考。
首先,詩中對白鳩的贊美,描述了它的純潔和平和的性格,以及它作為領袖引領群鴿的能力。這是對白鳩高尚品質的認可,也可以理解為對理想政治領袖的謳歌。
然后,詩中對其他動物的批評,如白鷺外表潔白但內心不仁慈,缺乏司晨的真君等,折射出社會的不公和人們的道德淪喪。這部分可以視為對官員和權貴的批評,暗示了社會的黑暗面和道德敗壞。
最后,詩中提到鳳凰不愿作人臣,表明李白對自由和獨立的向往。鳳凰作為一個神圣的象征,它的態度暗示了李白希望看到一個沒有外來統治的自由國家。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對白鳩的贊美和對其他動物的批評為線索,通過對比和隱喻,反映了唐代社會政治亂象和人性的虛偽。詩人通過描繪動物的形象,來表達他對社會的憤怒和對理想社會的向往。
“外潔其色心匪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jiū cí yī zuò yí zé gé shàng bái jiū fú wǔ cí
白鳩辭(一作夷則格上白鳩拂舞辭)
kēng míng zhōng, kǎo lǎng gǔ.
鏗鳴鐘,考朗鼓。
gē bái jiū, yǐn fú wǔ.
歌白鳩,引拂舞。
bái jiū zhī bái shuí yǔ lín,
白鳩之白誰與鄰,
shuāng yī xuě jīn chéng kě zhēn.
霜衣雪襟誠可珍。
hán bǔ qī zǐ néng píng jūn.
含哺七子能平均。
shí bù yē, xìng ān xún.
食不噎,性安馴。
shǒu nóng zhèng, míng yáng chūn.
首農政,鳴陽春。
tiān zǐ kè yù zhàng, lòu xíng cì qí rén.
天子刻玉杖,鏤形賜耆人。
bái lù zhī bái fēi chún zhēn, wài jié qí sè xīn fěi rén.
白鷺之白非純真,外潔其色心匪仁。
quē wǔ dé, wú sī chén,
闕五德,無司晨,
hú wéi zhuó wǒ jiā xià zhī zǐ lín.
胡為啄我葭下之紫鱗。
yīng zhān diāo è, tān ér hǎo shā.
鷹鹯雕鶚,貪而好殺。
fèng huáng suī dà shèng, bù yuàn yǐ wéi chén.
鳳凰雖大圣,不愿以為臣。
“外潔其色心匪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