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漢月還從東海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漢月還從東海出”出自唐代李白的《王昭君二首/王昭君》,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hàn yuè hái cóng dōng hǎi chū,詩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漢月還從東海出”全詩

    《王昭君二首/王昭君》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分類: 樂府寫人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頭像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王昭君二首/王昭君翻譯及注釋

    翻譯
    漢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飄光流影照耀著明妃王昭君。
    一日出嫁,登上玉關道,天涯一去不復歸。
    漢月還可以從東海升起,明妃西嫁,沒有回歸之日。
    燕支山天地凍寒,好將雪花當作鮮花,蛾眉憔悴埋沒胡沙之中。
    就因為生前沒有黃金,以至被畫工畫成為丑八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嘆。

    王昭君拍拂著玉鞍,上馬后啼哭污染面頰紅裝。
    今日漢朝宮人,明天就成為胡人的妻妾。

    注釋
    ⑴這兩首詩為“相和歌辭”。相和歌是中國漢代在“街陌謠謳”基礎上繼承先秦楚聲等傳統而形成的一種音樂。主要在官宦巨賈宴飲、娛樂等場合演奏,也用于宮廷的元旦朝會與宴飲、祀神乃至民間風俗活動等場合。“相和歌”之名最早記載見于《晉書·樂志》:“相和,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其特點是歌者自擊節鼓與伴奏的管弦樂器相應和,并由此而得名。
    ⑵秦地:指原秦國所轄的地域。此處指長安。
    ⑶明妃:漢元帝宮人王嬙,字昭君,晉代避司馬昭(文帝)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之為明妃。
    ⑷玉關:即玉門關。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于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唐王維有“春風不度玉門關”(《送元二使安西》)。
    ⑸燕支:指燕支山,漢初以前曾為匈奴所據。山上生長一種燕支草,匈奴女子用來化妝,故名。
    ⑹蛾眉:細長而彎的眉毛,多指美女。胡沙: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風沙。
    ⑺枉圖畫:昭君曾作為掖庭待詔,被選入漢元帝的后宮。當時其他宮女為了早日博得恩寵,都用黃金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希望把自己畫美,被皇上選中。獨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賄,所以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
    ⑻青冢:即昭君墓。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據說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冢”。

    王昭君二首/王昭君賞析

      漢朝宮女王昭君遠嫁匈奴單于呼韓邪的故事,因為故事精彩、寓意豐富,自漢代以來就在民間廣泛流傳,不僅贏得了老百姓的喜愛,也成為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經久不衰的一個創作題材。千百年來,產生了許多動人的民間傳說,而且以王昭君故事為題材創作的詩歌、小說、戲劇也多得數不清。唐朝大詩人李白的《王昭君二首》,就是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

      公元752、753年(唐天寶十一、二年)間,李白繼幽州之行又有一次漠北之行,他離開幽州南下魏郡又沿太行北上,入河東道,至云中郡,而后北行至單于都護府憑吊昭君墓,寫下《王昭君二首》。因為對于昭君出塞,李白滿懷惋惜之情,所以詩歌通篇都彌漫著一種傷懷、傷感的氣氛。

      第一首詩一開頭就用一個“月”字,來烘托昭君遠嫁匈奴的傷感主題:中原漢家的月亮,那光華跟隨著遠嫁匈奴的昭君。然而她一踏上通往玉門關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回歸。“月”在這里既代表家鄉的月亮,也代表故鄉、故國。然而一個小小的玉門關,竟會把這一切無情阻隔。回望家鄉那輪圓月,就要在眼前永久消失,這種生離死別的感覺,不能不讓人平添幾分惆悵。

      接著詩人又以“月”字發出憂傷的慨嘆:漢家的月亮到了明天又會從東海升起,但昭君西嫁,卻是一去不返。這種別離,讓詩人既感到無奈,又感到無望,所以更加重了憂傷的思緒。詩人又提到了燕支山,在詩人看來,匈奴那里的燕支山,終年酷寒,不生草木,只有落雪作花,所以詩人想象,昭君嫁到匈奴,就連曾經傾國傾城的美貌,也憔悴衰老,埋沒在黃沙滾滾的塞外。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卻是漢代后宮的畫師,昭君她生前沒有黃金送給后宮的畫師,死后也只留下一座青冢,令后人憑吊,扼腕嘆息。

      關于“枉圖畫”,有一個傳說,昭君曾作為掖庭待詔,被選入漢元帝的后宮。當時其他宮女為了早日博得恩寵,都用黃金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希望把自己畫美,被皇上選中。獨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賄,所以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三年,無緣面君。把昭君所謂的“悲劇”和宮廷畫師相聯系,盡管有些牽強,卻更能加深悲傷的主題。

      第二首詩寫昭君拂凈了馬鞍,流著眼淚上馬向西而去.。“今日”還是漢朝的宮里人,“明朝”就是匈奴單于的妻妾了。按照丁啟陣先生的說法,當詩人到寫第二首時,似乎情無以堪,只能勉強完成一首五言絕句,不同于第一首的五聯十句。

      昭君出塞的故事,歷來都被人寫作多種主題。李白的這兩首詩盡管走的是悲憫傷情路線,讀來仍然讓人傷懷、感動。

    “漢月還從東海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zhāo jūn èr shǒu wáng zhāo jūn
    王昭君二首/王昭君

    hàn jiā qín dì yuè, liú yǐng zhào míng fēi.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yī shàng yù guān dào, tiān yá qù bù guī.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hàn yuè hái cóng dōng hǎi chū, míng fēi xī jià wú lái rì.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yàn zhī zhǎng hán xuě zuò huā, é méi qiáo cuì méi hú shā.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shēng fá huáng jīn wǎng tú huà, sǐ liú qīng zhǒng shǐ rén jiē.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zhāo jūn fú yù ān, shàng mǎ tí hóng jiá.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jīn rì hàn gōng rén, míng cháo hú dì qiè.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漢月還從東海出”平仄韻腳

    拼音:hàn yuè hái cóng dōng hǎi chū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漢月還從東海出”的相關詩句

    “漢月還從東海出”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漢月還從東海出”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漢月還從東海出”出自李白的 《王昭君二首/王昭君》,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