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論行地不足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俗論行地不足聞”全詩
喜師一吸西江水,許我平分華秋云。
更向鋒前來妙倍,莫于紙上泥陳文。
純陽石薜黃龍去,肥瘦何曾彼此分。
分類:
作者簡介(徐瑞)
徐瑞(1255~1325),字山玉,號松巢,江西鄱陽人。南宋度宗咸淳間應進士舉,不第。祖父云巖、叔祖東綠皆善詩,叔父潔山居士,弟可玉、宗玉,從弟楚玉、蘭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諸弟宦歸,各營別墅,極泉池之勝,日夕詠棣其中。時與黎廷瑞、月灣吳存、仇遠景、湯琛及周應極、許季蕃友善,而與黎廷瑞、吳存住處較近,過從甚密。元延祐四年(1317)以經明行修,推為本邑書院山長。未幾歸隱于家,巢居松下,自號松巢。花晨月夕隨所賦,逐年筆記之。時來郡城,則與三五師友觥籌交錯,于東湖、芝山之間更相唱和,亦無虛日。所著則《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吳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當在數十卷松巢之稿!”其見重于當時如此。后許竹南《有懷》詩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會幾評論。蚤知傾蓋頭俱白,悔不連床話共溫。洲沒草枯芳士歇,巢傾鶴去故枝存。至今惟有灣頭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壁侍者來訪作此贈之》徐瑞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壁侍者來訪作此贈之》是一首宋代徐瑞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意:
這首詩詞是徐瑞在壁侍者來訪時所作,表達了對世俗議論的不屑,以及與壁侍者的交往給他帶來的慰藉。詩人高興地說,他的師傅曾吸過西江的水,現在他也有幸分享到了華秋之云的美景。他進一步表示,他比以前更加妙絕于作品,不像紙上的泥土般平庸。最后,他以純陽石和薜黃龍作比喻,意味著無論是否富有或貧窮,彼此之間都沒有明顯的區別。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徐瑞的情感和觀點。首先,他對俗論行地的不屑態度表明了他對世俗繁瑣言論的厭倦,認為這些議論并不值得一聽。接著,他描述了與壁侍者相伴的愉悅感受,將松下作為背景,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贊美和對壁侍者的欣賞。他喜悅地提到自己有幸品味到師傅曾經品嘗過的西江之水,并與師傅共享華秋之云的美景,展現了師徒之間的親近和共鳴。
詩人進一步表達了自己對創作的自信和進步。他自豪地說自己比以前更妙絕于作品,與紙上的泥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里的紙上泥陳文指的是平庸的作品,而詩人則以自己的創作妙絕程度超越了這種平庸,表達了他對自身才華的自信和對藝術追求的堅持。
最后,詩人通過純陽石和薜黃龍的比喻,暗示了富貴貧窮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無論是純陽石還是薜黃龍,它們的質地和價值并沒有因為肥瘦的不同而發生改變。這種比喻也可理解為詩人對人生境遇的超然態度,認為物質財富并不是判斷一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人們應當超越財富和社會地位的界限,追求內心的純凈和真實。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獨特的表達方式,表達了詩人對世俗批判的態度、對自然美的贊美、對創作能力的自信以及對人生境遇的超越。
“俗論行地不足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 shì zhě lái fǎng zuò cǐ zèng zhī
壁侍者來訪作此贈之
sú lùn xíng dì bù zú wén, xiāng cóng sōng xià wèi lí qún.
俗論行地不足聞,相從松下慰離群。
xǐ shī yī xī xī jiāng shuǐ, xǔ wǒ píng fēn huá qiū yún.
喜師一吸西江水,許我平分華秋云。
gèng xiàng fēng qián lái miào bèi, mò yú zhǐ shàng ní chén wén.
更向鋒前來妙倍,莫于紙上泥陳文。
chún yáng shí bì huáng lóng qù, féi shòu hé zēng bǐ cǐ fēn.
純陽石薜黃龍去,肥瘦何曾彼此分。
“俗論行地不足聞”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