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田夫偶得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亦田夫偶得官”全詩
紛然遮道呻吟狀,一作同胞疾痛觀。
水際山陬多隱瘼,風餐雨宿敢圖安。
破襦裹灬皆王□,粒粒當知帝澤寬。
分類:
《賦荒到天臺有作二首》李琪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賦荒到天臺有作二首》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李琪。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也是一個農夫,偶然得到了一份官職,深知茅屋里的饑寒苦痛。我紛紛地遮道呻吟,表現出與我的同胞們一樣的疾病和痛苦。水邊山際充滿了許多隱疾,無論風雨餐宿,我都敢追求安定。破舊的衣袍都是被火燒過的,但每一根棉線都應該明白帝王的恩澤是寬廣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個農夫成為官員后的心境和觀察,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生活和社會困境的深刻感悟。詩中的"荒"指的是農田的荒蕪和農民生活的困頓。作者自稱為"田夫",強調自己出身農民,對農田的苦難有切身體會。
詩中的"茅屋"、"饑寒"等形象描繪了農民生活的貧困和艱辛。作者通過"遮道呻吟"的描寫,傳達了農民們內心深處的呼喊和痛苦。同時,作者將自己與同胞們聯系在一起,表現出對同胞們疾痛的關注和共鳴。
詩中的"水際山陬"一句表達了農田地勢的崎嶇和不利條件,但作者表示即使面臨困境,也敢于追求安定和幸福。這種勇敢和樂觀的態度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堅持和追求。
詩的最后兩句"破襦裹灬皆王□,粒粒當知帝澤寬"通過衣袍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帝王的恩澤和仁慈的贊頌。盡管衣袍破爛,但每一根棉線都應該明白帝王的恩澤是廣大而慈悲的。這里也體現了作者對帝王的期望,希望帝王能關注農民的困境,并施以援手。
整首詩詞以樸素的語言描繪了農民生活的艱辛和社會困境,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和對社會公平的思考。同時,通過對帝王的贊頌,也展現了作者對統治者的期望和希望社會能夠關注農民階層的呼聲。這首詩詞具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反映了唐代社會的農民問題和社會意識。
“我亦田夫偶得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huāng dào tiān tāi yǒu zuò èr shǒu
賦荒到天臺有作二首
wǒ yì tián fū ǒu dé guān, shēn zhì máo wū yǒu jī hán.
我亦田夫偶得官,深知茅屋有饑寒。
fēn rán zhē dào shēn yín zhuàng, yī zuò tóng bāo jí tòng guān.
紛然遮道呻吟狀,一作同胞疾痛觀。
shuǐ jì shān zōu duō yǐn mò, fēng cān yǔ sù gǎn tú ān.
水際山陬多隱瘼,風餐雨宿敢圖安。
pò rú guǒ biāo jiē wáng, lì lì dāng zhī dì zé kuān.
破襦裹灬皆王□,粒粒當知帝澤寬。
“我亦田夫偶得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