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磧戍乃南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磧戍乃南回”全詩
巫閭復中斷,磧戍乃南回。
胡人下飲馬,箭血流高臺。
寒云晝不張,白沙積崔嵬。
彎弓行伍兒,饑寒手不開。
愿言東至海,相越隔龍堆。
分類:
作者簡介(周祚)
唐末進士。詩一首。
《出遼后(三首)》周祚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出遼后(三首)》是唐代詩人周祚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遼河亙千古,
西從桑乾來。
巫閭復中斷,
磧戍乃南回。
胡人下飲馬,
箭血流高臺。
寒云晝不張,
白沙積崔嵬。
彎弓行伍兒,
饑寒手不開。
愿言東至海,
相越隔龍堆。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時期出征遼東的場景。詩人以遼河為背景,表達了對長久以來遼東地區的統治和遼河作為邊塞的重要性的認識。詩中提到,遼河源自桑乾(今河南省),西南流經諸多地方,象征著遼河的源遠流長。
然而,由于戰亂和邊境防御的需要,巫閭(巫山、巫峽)一帶的交通線路被中斷,邊塞磧戍(沙漠邊塞)被迫南撤。這揭示了邊境防御的艱辛和邊疆地區的動蕩不安。
詩中描述了胡人(指邊疆的少數民族)飲馬和箭血流淌的景象,表達了戰爭的殘酷和血腥。寒云不散,白沙堆積高聳,暗示了戰事頻繁,邊境地區的寒冷和貧瘠。
在這樣的環境下,詩中描述了一批彎弓攜帶者伍兒,他們面對饑寒,但依然堅持前行,不放棄抵抗。這體現了邊塞守軍的忠誠和勇敢精神。
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夠東渡到大海,與遼東相隔的龍堆(山嶺)相會。這種愿望是對統一國家疆域的向往和對戰亂邊境地區和平的期盼。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邊塞戰事的殘酷與邊疆地區的貧瘠,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統一與邊疆地區和平的渴望,同時贊頌了邊塞守軍的忠誠和勇敢。
“磧戍乃南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liáo hòu sān shǒu
出遼后(三首)
liáo hé gèn qiān gǔ, xī cóng sāng gān lái.
遼河亙千古,西從桑乾來。
wū lǘ fù zhōng duàn, qì shù nǎi nán huí.
巫閭復中斷,磧戍乃南回。
hú rén xià yìn mǎ, jiàn xuè liú gāo tái.
胡人下飲馬,箭血流高臺。
hán yún zhòu bù zhāng, bái shā jī cuī wéi.
寒云晝不張,白沙積崔嵬。
wān gōng háng wǔ ér, jī hán shǒu bù kāi.
彎弓行伍兒,饑寒手不開。
yuàn yán dōng zhì hǎi, xiāng yuè gé lóng duī.
愿言東至海,相越隔龍堆。
“磧戍乃南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