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使曹瞞忠漢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若使曹瞞忠漢室”全詩
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
分類:
作者簡介(王周)
王周,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進士(《乾道四明圖經》卷一二)。乾興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無錫縣。仁宗寶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員外郎知無錫縣(《咸淳毗陵志》卷一○)。慶歷中知明州(《實慶四明志》卷一)。又嘗知撫州(清光緒《撫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歸荊南(《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卷八《送光祿王卿周致仕歸荊南》)。
《赤壁》王周 翻譯、賞析和詩意
《赤壁》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王周。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帳前斫案決大議,
赤壁火船燒戰旗。
若使曹瞞忠漢室,
周郎焉敢破王師。
詩詞的意境描繪了歷史上赤壁之戰的場景。赤壁之戰發生在三國時期,當時曹操率領大軍進攻劉備和孫權。詩詞開頭的"帳前斫案決大議"意味著在軍帳中,領導者們在研討如何應對曹操的進攻。"斫案"意指重拍案子以示決定,"決大議"則表示做出重要決策。
接下來的句子"赤壁火船燒戰旗"描繪了赤壁之戰中孫權的策略。赤壁之戰中,孫權利用火攻的計策,派出火船燒毀曹操的戰旗,造成混亂和恐慌,為孫劉聯軍取得勝利創造了機會。這一句也表達了作者對孫權智謀的贊賞和敬佩。
最后兩句"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表達了對曹操的諷刺。"曹瞞"指的是曹操,"忠漢室"指代漢朝的皇室。詩詞表達了如果曹操真的效忠于漢室,那么周瑜又怎敢破壞曹操的戰斗計劃呢?這是對曹操自私和不忠誠的批評。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展現了作者對孫權智謀和曹操虛偽的思考。它表達了對英雄人物的贊美和對忠誠和智慧的崇高追求。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回顧和思考,詩詞引發讀者對忠誠、智謀和歷史意義的思考,并賦予了這段歷史以永恒的藝術價值。
“若使曹瞞忠漢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ì bì
赤壁
zhàng qián zhuó àn jué dà yì, chì bì huǒ chuán shāo zhàn qí.
帳前斫案決大議,赤壁火船燒戰旗。
ruò shǐ cáo mán zhōng hàn shì, zhōu láng yān gǎn pò wáng shī.
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
“若使曹瞞忠漢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