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高僧飛錫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近有高僧飛錫去”全詩
近有高僧飛錫去,更無余事出山來。
猿猱歷歷窺香火,日月紛紛付劫灰。
我欲相期談實相,東林何必謝劉雷。
分類:
作者簡介(趙湘)

趙湘(959-993),字叔靈,祖籍南陽(《南陽集》卷一《后感知賦序》),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據《宋詩紀事》卷五)。太宗淳化三年(992)進士,授廬江尉。四年卒,年三十三(《景文集》卷四五《南陽集序》)。其后以孫趙抃貴,追贈司徒。湘之文掃除排俗,有孫、李遺風。趙湘詩風骨蒼秀。
《寄國清處謙》趙湘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國清處謙》是宋代趙湘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江風浪隔天臺,
想見當時賦詠才。
近有高僧飛錫去,
更無余事出山來。
猿猱歷歷窺香火,
日月紛紛付劫灰。
我欲相期談實相,
東林何必謝劉雷。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趙湘對于國家清明之地的思念和對文人才子的向往。他在遠離國家清凈之地的地方,思念當時賦詩作文的才子們。最近有一位高僧飛錫離去,再也沒有其他人事出山來。猿猴們不斷窺視著那裊裊香火,而日月也不斷隕落,將一切都化為灰燼。趙湘希望能夠相約一起談論真實的境界,而不必感謝劉雷等人。
賞析:
這首詩詞以清麗的語言描繪了趙湘對于國家清凈之地的向往和思念之情。詩中的"三江風浪隔天臺"指的是作者身處的地方與國家清凈之地相隔遙遠,他在異地思念當時的才子們。"高僧飛錫去"表明高僧離開了那個地方,而其他人則沒有離開山林。"猿猱歷歷窺香火"和"日月紛紛付劫灰"揭示了歲月的無情和一切事物的無常,暗示了人事如夢、物換星移的真理。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探討真實境界的愿望,而不必感謝那些已經離去的人。
整首詩詞抒發了作者對于國家清凈之地的思念和對于才子們的向往之情,同時也反映了人事無常、歲月如梭的哲理。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事變遷的描寫,趙湘表達了自己對于真實境界的追求,以及對于人生無常的領悟。整首詩詞以簡潔清新的語言,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回味之感。
“近有高僧飛錫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guó qīng chù qiān
寄國清處謙
sān jiāng fēng làng gé tiān tāi, xiǎng jiàn dāng shí fù yǒng cái.
三江風浪隔天臺,想見當時賦詠才。
jìn yǒu gāo sēng fēi xī qù, gèng wú yú shì chū shān lái.
近有高僧飛錫去,更無余事出山來。
yuán náo lì lì kuī xiāng huǒ, rì yuè fēn fēn fù jié huī.
猿猱歷歷窺香火,日月紛紛付劫灰。
wǒ yù xiāng qī tán shí xiàng, dōng lín hé bì xiè liú léi.
我欲相期談實相,東林何必謝劉雷。
“近有高僧飛錫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