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玉堂何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上玉堂何在”全詩
相別去年時。
如今重觀春風面,此年時、消瘦些兒。
天上玉堂何在,人間金鼎頻移。
風塵不染素羅衣。
脈脈倚柴扉。
桃根桃葉爭春媚,盡教他、濃抹胭脂。
老我揚州何遜,隴頭誰為題詩。
分類: 風入松
作者簡介(謝應芳)

謝應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學者。字子蘭,號龜巢,常州武進(今屬江蘇)人。自幼鉆研理學,隱白鶴溪上,名其室為“龜巢”,因以為號。授徒講學,議論必關世教,導人為善,元末避地吳中,明興始歸,隱居芳茂山,素履高潔,為學者所宗,有《辨惑編》、《龜巢稿》等。
《風入松 梅花》謝應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風入松 梅花》是一首元代詩詞,作者是謝應芳。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風入松 梅花
歲寒心事舊相知。
相別去年時。
如今重觀春風面,
此年時、消瘦些兒。
天上玉堂何在,
人間金鼎頻移。
風塵不染素羅衣。
脈脈倚柴扉。
桃根桃葉爭春媚,
盡教他、濃抹胭脂。
老我揚州何遜,
隴頭誰為題詩。
譯文:
寒冷的歲月,舊日的心事相互了解。
與去年分別時相比,
如今再次面對春風,
這一年的時候,消瘦了一些。
天上的玉堂在何處,
人間的金鼎頻繁遷移。
風塵不染白色的羅衣,
我倚著柴門默默思念。
桃樹的根和葉爭相展現春天的妖嬈,
使他變得如此濃艷,仿佛涂抹了胭脂。
我這老去的揚州何等不如意,
隴頭上是誰為我題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謝應芳對歲月變遷和個人經歷的思考和感慨。首先,他提到了與去年相比的變化,以及因歲月流轉而變得消瘦的心情。這表明時間的推移和經歷的增加對一個人的影響,使其在成長和歷練中產生了變化。
接著,作者提到了天上的玉堂和人間的金鼎,暗喻著官場和權力的變遷。這是對社會變革和政治動蕩的隱晦描寫,暗示著權力的不穩定和人事的更迭。
然后,謝應芳表達了自己不受塵世紛擾的態度。他說自己的衣袍不被塵土所染,倚著柴門默默思念。這體現了作者超脫塵世的心態和對清凈、寧靜的向往。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揚州和個人命運的感慨。他自謙自己老去無所成就,揚州不如意,隴頭上又沒有人為他題詩。這是對個人命運和地方榮譽的思考,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對于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個人經歷與時代變遷的交織,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和塵世滄桑的深思和頗具哲理的感慨。同時,通過對個人命運和社會變遷的反思,展示了作者對清凈和內心世界的追求。
“天上玉堂何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g rù sōng méi huā
風入松 梅花
suì hán xīn shì jiù xiāng zhī.
歲寒心事舊相知。
xiāng bié qù nián shí.
相別去年時。
rú jīn zhòng guān chūn fēng miàn, cǐ nián shí xiāo shòu xiē ér.
如今重觀春風面,此年時、消瘦些兒。
tiān shàng yù táng hé zài, rén jiān jīn dǐng pín yí.
天上玉堂何在,人間金鼎頻移。
fēng chén bù rǎn sù luó yī.
風塵不染素羅衣。
mò mò yǐ chái fēi.
脈脈倚柴扉。
táo gēn táo yè zhēng chūn mèi, jǐn jiào tā nóng mǒ yān zhī.
桃根桃葉爭春媚,盡教他、濃抹胭脂。
lǎo wǒ yáng zhōu hé xùn, lǒng tóu shuí wèi tí shī.
老我揚州何遜,隴頭誰為題詩。
“天上玉堂何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