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洞口桃開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臺洞口桃開了”全詩
無柰劉郎老。
多情何苦嘆途窮,人與花枝,都在暗塵中。
個人那日猶癡小。
簾底秋波渺。
別來幾度見春風。
應是門前,花落
分類: 虞美人
《虞美人》邵亨貞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虞美人·天臺洞口桃開了》
朝代:元代
作者:邵亨貞
天臺洞口桃開了,
無柰劉郎老。
多情何苦嘆途窮,
人與花枝,
都在暗塵中。
個人那日猶癡小,
簾底秋波渺。
別來幾度見春風,
應是門前,
花落。
中文譯文:
在天臺洞口,桃花正在盛開,
可惜劉郎已經年老。
多情何必嘆息生命途中的無奈,
人和花枝,
都埋沒在塵土之中。
那個年少輕狂的自己,
如今已經渺小不見。
幾次別后才又見到春風,
應該是在家門前,
花兒已經凋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元代詩人邵亨貞的作品,通過描繪桃花盛開和劉郎老去的情景,抒發了多情人士的無奈和生命的短暫。詩中的虞美人(指桃花)象征著美麗而短暫的事物,與人生白駒過隙的感慨相呼應。
詩的開篇以天臺洞口桃花盛開為景,展現了美麗的自然景觀。然而,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劉郎的年老,暗示著歲月的無情,對多情之人來說,時光的流逝使得他們感到無奈和痛苦。
接著,詩人以反問的方式表達了對多情的人情感的思考。他認為多情何苦嘆息途窮,無論是人還是花枝,都注定要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融入塵土之中。這種無奈的命運讓人感到悲涼,同時也帶出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的主題。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回想起自己年少時的輕狂和癡迷,如今已經渺小不見,時光流轉,一切都變得遙遠而模糊。幾次別后才又見到春風,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最后兩句“應是門前,花落”,則表達了歲月不饒人,時間無情,美好的事物終將逝去的思考。
整首詩以虞美人桃花為象征,通過描繪年老、多情和時光流逝的情感,表達了對生命短暫和無常的思考。它喚起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對于時光流逝的感慨,給人一種淡淡的憂傷和對生命的思考。
“天臺洞口桃開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měi rén
虞美人
tiān tāi dòng kǒu táo kāi le.
天臺洞口桃開了。
wú nài liú láng lǎo.
無柰劉郎老。
duō qíng hé kǔ tàn tú qióng, rén yǔ huā zhī, dōu zài àn chén zhōng.
多情何苦嘆途窮,人與花枝,都在暗塵中。
gè rén nà rì yóu chī xiǎo.
個人那日猶癡小。
lián dǐ qiū bō miǎo.
簾底秋波渺。
bié lái jǐ dù jiàn chūn fēng.
別來幾度見春風。
yìng shì mén qián, huā luò
應是門前,花落
“天臺洞口桃開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二蕭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