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誰共芬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因誰共芬芳”全詩
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
百丈托遠松,纏綿成一家。
誰言會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蘿發馨香,菟絲斷人腸。
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
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
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
若識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古意翻譯及注釋
翻譯
新婚夫婦,夫君就像是女蘿草,妻妾就如菟絲花。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輕柔的枝條,只有在春風里才會搖曳生姿。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讓彼此關系纏綿繾倦、永結同心。
誰說見一面很容易,我們各自在青色山崖的兩邊。
君在外春風得意、如魚得水,而妻妾卻在家里憂心匆匆、痛斷肝腸。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別無旁務,因而想入非非。
我的歸宿在哪里?夫君該不會在外面與別的女子“共芬芳”、做“鴛鴦”吧?
夫君啊!假如為妾的有二心的話,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來量了。
注釋
①女蘿:一種靠依附他物生長的地衣類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婦。
②菟絲:一種利用爬藤狀構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婦。
③引:避開,退卻。
④托:寄托,依靠。
⑤競:爭逐,比賽。
⑥上宿:指睡覺。
古意鑒賞
這是一首怨婦詩。李太白乃浪漫主義豪放派詩人。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羈,如“飛流直下三千尺”、“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細膩的描寫風花雪月、兒女情長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為女蘿草,妾作冤絲花”。古人常以“菟絲”、“女蘿”比喻新婚夫婦,優美貼切,因而傳誦千古 。冤絲花為曼生植物,柔弱,莖細長略帶黃色,常常纏繞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蘿草為地衣類植物,有很多細枝。詩人以“菟絲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蘿草」比喻夫君,意謂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讓彼此關系纏綿繾倦、永結同心。即所謂“百丈托遠松,纏綿成一家”。
“女蘿發馨香,菟絲斷人腸。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大意可能是說,夫君在外春風得意、如魚得水,而妻妾卻在家里憂心匆匆、痛斷肝腸。
“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我只想用一個字來理解——怨。過去,男主外、女主內。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別無旁務,因而想入非非。我的歸宿在哪里?夫君該不會在外面與別的女子“共芬芳”、做“鴛鴦”吧?
“若識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夫君表明態度:夫君啊!假如為妾的有二心的話,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來量了。大約相當于今天的“海枯石爛不變心”吧!
古意創作背景
盛唐時期,李白由于得不到皇上和高官的賞識,空嘆才華無處施展;而婦女不得寵,日日獨守空閨,二者內心皆是孤苦寂寞的,,相似之處頗多,所以李白借怨婦來表達自己的失意情懷。“因誰共芬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yì
古意
jūn wèi nǚ luó cǎo, qiè zuò tú sī huā.
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
qīng tiáo bù zì yǐn, wèi zhú chūn fēng xié.
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
bǎi zhàng tuō yuǎn sōng, chán mián chéng yī jiā.
百丈托遠松,纏綿成一家。
shuí yán huì miàn yì, gè zài qīng shān yá.
誰言會面易,各在青山崖。
nǚ luó fā xīn xiāng, tú sī duàn rén cháng.
女蘿發馨香,菟絲斷人腸。
zhī zhī xiāng jiū jié, yè yè jìng piāo yáng.
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
shēng zǐ bù zhī gēn, yīn shuí gòng fēn fāng.
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
zhōng cháo shuāng fěi cuì, shàng sù zǐ yuān yāng.
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
ruò shí èr cǎo xīn, hǎi cháo yì kě liàng.
若識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因誰共芬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