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洞閑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巖洞閑嬉”全詩
深處幽棲。
兀騰騰、絕處忘機。
繩床石枕,竹榻柴扉。
卻也無憂,也無喜,也無非。
淡飯黃齏。
寂寞相宜。
類孤云、野鶴無疑。
策筇峰頂,巖洞閑嬉。
但看青山,看綠水,看云飛。
分類: 行香子
作者簡介(明本)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孫,號中峰,法號智覺,西天目山住持,錢塘(今杭州)人。明本從小喜歡佛事,稍通文墨就誦經不止,常伴燈誦到深夜。24歲赴天目山,受道于禪宗寺,白天勞作,夜晚孜孜不倦誦經學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賜號“廣慧禪師”,并賜謚“普應國師”。憩止處曰幻住山房。
《行香子》明本 翻譯、賞析和詩意
《行香子·頓脫塵羈》是元代明本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深處隱居的地方,擺脫了塵世的束縛。
孤獨而安逸,完全忘卻了塵世的煩惱。
用繩床和石枕,竹榻和柴門。
既沒有憂慮,也沒有喜悅,更沒有別的事情。
簡單的飯菜和粗糧,與寂寞相得益彰。
像孤云、野鶴一樣自由自在。
攀登筇竹峰頂,嬉戲于巖洞之間。
只是欣賞青山,欣賞綠水,欣賞云的飄逸。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明本追求自由和寧靜的心境。他選擇隱居深山之中,脫離塵世的羈絆。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他擺脫了喜怒哀樂的情緒波動,過著簡單而自由的生活。他的食物簡單,與寂寞相得益彰,他的生活方式類似于自由自在的孤云和野鶴。他登上高山,嬉戲于巖洞之間,只是靜靜地欣賞著周圍的自然景色。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追求自由和寧靜的隱士形象。詩人通過選擇深山作為隱居的地方,強調了與世隔絕的狀態。他通過使用簡單而樸實的生活用具,如繩床、石枕、竹榻和柴門,突出了他的簡樸生活方式。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塵世繁華和俗務的厭倦,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如青山、綠水和飄逸的云,表達了他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欣賞。這些景色與他內心平靜的狀態相呼應,形成了一種和諧的意境。同時,通過將自己比喻為孤云和野鶴,詩人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生活態度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和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隱居者向往自由和寧靜的內心世界,展示了一種超脫塵世的生活態度。讀者在賞析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對自由、寧靜和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時也可以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繁華與安寧之間的平衡。
“巖洞閑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ng xiāng zǐ
行香子
dùn tuō chén jī.
頓脫塵羈。
shēn chù yōu qī.
深處幽棲。
wù téng téng jué chù wàng jī.
兀騰騰、絕處忘機。
shéng chuáng shí zhěn, zhú tà chái fēi.
繩床石枕,竹榻柴扉。
què yě wú yōu, yě wú xǐ, yě wú fēi.
卻也無憂,也無喜,也無非。
dàn fàn huáng jī.
淡飯黃齏。
jì mò xiāng yí.
寂寞相宜。
lèi gū yún yě hè wú yí.
類孤云、野鶴無疑。
cè qióng fēng dǐng, yán dòng xián xī.
策筇峰頂,巖洞閑嬉。
dàn kàn qīng shān, kàn lǜ shuǐ, kàn yún fēi.
但看青山,看綠水,看云飛。
“巖洞閑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