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秋光渾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惜秋光渾減”全詩
一棹晚涼風款送。
只愁無處著清香,滿載月明船已重。
冰壺水鑒元空洞。
天意似嫌紅翠擁。
并教風露入吟尊,不惜秋光渾減
分類: 木蘭花
作者簡介(劉因)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骃,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茍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后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死后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謚“文靖”。明朝,縣官鄉紳為劉因建祠堂。
《木蘭花》劉因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木蘭花·錦云十里川妃供》
朝代:元代
作者:劉因
錦云十里川妃供,
一棹晚涼風款送。
只愁無處著清香,
滿載月明船已重。
冰壺水鑒元空洞,
天意似嫌紅翠擁。
并教風露入吟尊,
不惜秋光渾減。
中文譯文:
木蘭花繡成的錦云,長長的川妃供奉,
夜晚涼風輕輕吹送。
只是擔心無處散發清香,
滿載著月明的船已經沉重。
冰壺里的水像鏡子一樣空洞,
仿佛天意不喜歡紅色和翠綠相互擁擠。
還讓風露進入吟酒的尊杯,
不計秋光的損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代詩人劉因筆下的木蘭花景象,并融入了一些意境和感慨。
首先,詩人以錦云十里川妃供為題,讓人聯想到一幅絢麗多彩的景象,形容了木蘭花的美麗和瑰麗。錦云象征著絢爛的云彩,十里川妃供則表達了對美景的供奉和贊美。
接著,詩人寫到晚上涼風吹拂,給人以清涼和舒適的感覺,暗示了詩人的情感和思緒。
然而,詩人表達了擔憂之情,他擔心木蘭花的香氣無法散發出去,因為滿載著月明的船已經沉重,可能無法承載更多的花香。
接下來,詩人以冰壺水鑒為比喻,形容了水面的空洞和虛幻。他認為天意仿佛不喜歡紅色和翠綠的交織,暗示了世事無常、命運多變的哲理。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秋光的珍惜和不舍。他說風露可以進入吟酒的尊杯,不計較秋光的減少。這里的秋光可以理解為人生的時光流逝和歲月的減少,詩人愿意在有限的時光中盡情享受。
整首詩以木蘭花的景象為線索,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情感,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同時,通過對比和象征的手法,詩人也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感慨。
“不惜秋光渾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lán huā
木蘭花
jǐn yún shí lǐ chuān fēi gōng.
錦云十里川妃供。
yī zhào wǎn liáng fēng kuǎn sòng.
一棹晚涼風款送。
zhǐ chóu wú chǔ zhe qīng xiāng, mǎn zài yuè míng chuán yǐ zhòng.
只愁無處著清香,滿載月明船已重。
bīng hú shuǐ jiàn yuán kōng dòng.
冰壺水鑒元空洞。
tiān yì shì xián hóng cuì yōng.
天意似嫌紅翠擁。
bìng jiào fēng lù rù yín zūn, bù xī qiū guāng hún jiǎn
并教風露入吟尊,不惜秋光渾減
“不惜秋光渾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九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