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飲饑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渴飲饑餐”全詩
早眠晏起,渴飲饑餐,自己了無心事。
數卷殘書,半枚破硯,聊表秀才而已。
道先生、快寫能吟,直是去之遠矣。
沒尋思、拄個青藜,*雙芒屨,走去渡頭觀水。
逝者滔滔,來之袞袞,不覺日斜風細。
有一漁翁,驀然相喚,你在看他甚底。
便扶杖、穿起鮮魚,博得一尊同醉。
分類: 蘇武慢
作者簡介(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學者、詩人。字伯生,號道園,人稱邵庵先生。少受家學,嘗從吳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李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虞集素負文名,與揭傒斯、柳貫、黃溍并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范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蘇武慢》虞集 翻譯、賞析和詩意
《蘇武慢·六十歸來》是元代詩人虞集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六十歸來,如今已過七十,感謝圣恩美好的恩惠。早早地睡覺,晚晚地起床,渴望喝水、饑餓時進餐,自己已經沒有任何煩惱。幾卷殘破的書,半個破碗,只是表示一下自己是個秀才而已。道學先生,快寫能吟誦,他已經離去得很遠了。我沒有思考,拄著一根青藜,腳上穿著破舊的麻鞋,走到渡口觀賞水景。逝去的時光如滔滔江水,來臨的歲月如袞袞行進的車馬,不知不覺中太陽已西斜,風也漸漸細了。有一個漁翁,突然喊叫起來,你是否在觀察他到底在做什么。我便扶著拐杖,穿上鮮魚,與他一起喝酒,獲得一份共同的醉意。
詩意:
這首詩以蘇武為題材,描繪了蘇武在歸鄉后的生活狀態和心境。蘇武是漢朝時期的名將和政治家,被匈奴俘虜后,在草原上忍受了長達十九年的艱苦生活,最終成功歸國。詩人虞集通過蘇武的形象,表達了對歲月流轉的感慨和對自然、人生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蘇武歸來后的生活情景。詩人通過對蘇武的描寫,表達了對歲月流轉和生活瑣事的淡然態度。蘇武已經年過六旬,感恩上天的恩惠,他過著早睡早起的寧靜生活,滿足于簡單的飲食和無憂無慮的心態。詩中的殘書和破硯,以及自稱為秀才,突顯出蘇武的學識和文化修養。而道學先生則被描述為已經遠去,表示詩人對傳統文化的追思和對時光消逝的感慨。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自己的視角出現,他沒有尋思,只是拄著一根青藜,腳上穿著破舊的麻鞋,走到渡口觀賞水景。這里漁翁的形象出現,與詩人產生了一種互動。漁翁的突然呼喚引起了詩人的注意,他詢問詩人是否注意到了漁翁的行為。詩人便扶著拐杖,穿上鮮魚,與漁翁一起喝酒,分享了一份共同的醉意。這種突然出現的互動和共飲,象征著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和交流,以及對生活中美好瞬間的珍惜。
整首詩的詩意在于表達對歲月流逝的感嘆和對簡單寧靜生活的追求。通過蘇武的形象,詩人展現了一種淡泊名利、超脫塵世的心境。詩中的漁翁則象征著意外的相遇和共鳴,以及對生活中美好瞬間的珍惜。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虞集對自然、人生和時光的思考和感慨,給人以深入思考和反思的空間。
“渴飲饑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ū wǔ màn
蘇武慢
liù shí guī lái, jīn guò qī shí, gǎn xiè shèng ēn jiā huì.
六十歸來,今過七十,感謝圣恩嘉惠。
zǎo mián yàn qǐ, kě yǐn jī cān, zì jǐ liǎo wú xīn shì.
早眠晏起,渴飲饑餐,自己了無心事。
shù juǎn cán shū, bàn méi pò yàn, liáo biǎo xiù cái ér yǐ.
數卷殘書,半枚破硯,聊表秀才而已。
dào xiān shēng kuài xiě néng yín, zhí shì qù zhī yuǎn yǐ.
道先生、快寫能吟,直是去之遠矣。
méi xún sī zhǔ gè qīng lí, shuāng máng jù, zǒu qù dù tóu guān shuǐ.
沒尋思、拄個青藜,*雙芒屨,走去渡頭觀水。
shì zhě tāo tāo, lái zhī gǔn gǔn, bù jué rì xié fēng xì.
逝者滔滔,來之袞袞,不覺日斜風細。
yǒu yī yú wēng, mò rán xiāng huàn, nǐ zài kàn tā shén dǐ.
有一漁翁,驀然相喚,你在看他甚底。
biàn fú zhàng chuān qǐ xiān yú, bó de yī zūn tóng zuì.
便扶杖、穿起鮮魚,博得一尊同醉。
“渴飲饑餐”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