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卻性中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迷卻性中天”全詩
把山海遺音,寫歸玄璧,妙絕當年。
清風竹林人去,被浮哇、迷卻性中天。
不有黃臺公子,寧聞清廟朱弦。
博山香底坐*仙。
幽興想飄然。
笑裊裊繁聲,三生兒女,恩怨流連。
回頭月明千里,正松風、巖壑和流泉。
座上神游八表,知音不在言傳。
分類: 木蘭花
作者簡介(王旭)
王旭(生卒年不詳,約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字景初,東平(今屬山東)人。以文章知名于時,與同郡王構、永年王磐并稱“三王”。早年家貧,靠教書為生。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受碭山縣令禮遇,被請到縣學主持講席。足跡遍及南北,但一生未入仕,依靠他人資助為生。主要活動于至元到大德年間。有《蘭軒集》二十卷,原本已不傳。清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曾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王旭詩文若干篇,重編為《蘭軒集》十六卷,其中詩九卷,文七卷。欒貴明《四庫輯本別集拾遺》又據《永樂大典》殘帙補輯出詩二首、文一篇。王旭上許衡書,曾自稱“旭布衣,窮居于時,世無所好,獨嘗有志于古”。與王構、王磐相比,王旭處境最不好,詩文中往往流露出懷才不遇情緒,《古風三十首》集中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慨。生平事跡見《大明一統志》卷二三、《元詩選·癸集》乙集小傳、《元書》卷五八。
《木蘭花慢 聽姜惠甫摘阮》王旭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木蘭花慢 聽姜惠甫摘阮》是元代王旭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想高情千古,誰得似、仲容賢。
把山海遺音,寫歸玄璧,妙絕當年。
清風竹林人去,被浮哇、迷卻性中天。
不有黃臺公子,寧聞清廟朱弦。
博山香底坐*仙。
幽興想飄然。
笑裊裊繁聲,三生兒女,恩怨流連。
回頭月明千里,正松風、巖壑和流泉。
座上神游八表,知音不在言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高尚情感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對歷史名人仲容賢的贊美。詩人將自己的感慨化作了山海間流傳的音樂,用心靈手巧將這美妙的音樂寫在玄璧上,表達了對當年的才子佳人的贊嘆。
詩中提到清風竹林,指的是詩人所處的環境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文人雅士,取而代之的是浮躁和迷失。詩人感嘆現代社會缺乏類似黃臺公子這樣的才子,寧愿聽清廟里的朱弦琴音。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自己坐在博山香底,仿佛置身仙境,幽興飄然,心情寧靜愉悅。笑聲輕盈而多樣,代表著生活中各種恩怨情仇不斷交織。
最后,詩人回首望月,月光照亮千里,松風吹拂著峽谷和流泉。他坐在座上,神游八方,但他所渴望的知音并不是通過言傳,而是通過心靈的交流。
這首詩詞既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代的懷念和對高尚情感的追求,又表現出對當下社會浮躁和缺乏真誠交流的反思。通過描繪自然風光和情感世界的對比,詩人傳達了對純凈、雅致和真實的向往。
“迷卻性中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lán huā màn tīng jiāng huì fǔ zhāi ruǎn
木蘭花慢 聽姜惠甫摘阮
xiǎng gāo qíng qiān gǔ, shuí dé shì zhòng róng xián.
想高情千古,誰得似、仲容賢。
bǎ shān hǎi yí yīn, xiě guī xuán bì, miào jué dāng nián.
把山海遺音,寫歸玄璧,妙絕當年。
qīng fēng zhú lín rén qù, bèi fú wa mí què xìng zhōng tiān.
清風竹林人去,被浮哇、迷卻性中天。
bù yǒu huáng tái gōng zǐ, níng wén qīng miào zhū xián.
不有黃臺公子,寧聞清廟朱弦。
bó shān xiāng dǐ zuò xiān.
博山香底坐*仙。
yōu xìng xiǎng piāo rán.
幽興想飄然。
xiào niǎo niǎo fán shēng, sān shēng ér nǚ, ēn yuàn liú lián.
笑裊裊繁聲,三生兒女,恩怨流連。
huí tóu yuè míng qiān lǐ, zhèng sōng fēng yán hè hé liú quán.
回頭月明千里,正松風、巖壑和流泉。
zuò shàng shén yóu bā biǎo, zhī yīn bù zài yán chuán.
座上神游八表,知音不在言傳。
“迷卻性中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