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捫參歷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正捫參歷井”全詩
丹崖翠壁,野猿幽鳥,冷泉高樹。
兜率天中,蓬壺境內,偶成佳遇。
正捫參歷井,窮探未了,回首早,疏鐘暮。
畫舸亭亭橫渡。
醉歸來被誰留住。
云窗霧閣,群仙應笑,塵緣相誤。
白雪歌殘,青鸞夢覺,滿身風露。
料明年卻向,古臺高處,憶桃源路。
分類: 水龍吟
《水龍吟 游錢塘西山》張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龍吟 游錢塘西山》是元代張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一鞭空翠煙霏,
笑談已到山深處。
丹崖翠壁,野猿幽鳥,冷泉高樹。
兜率天中,蓬壺境內,偶成佳遇。
正捫參歷井,窮探未了,回首早,疏鐘暮。
畫舸亭亭橫渡。
醉歸來被誰留住。
云窗霧閣,群仙應笑,塵緣相誤。
白雪歌殘,青鸞夢覺,滿身風露。
料明年卻向,古臺高處,憶桃源路。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游覽錢塘西山時的景象和心境。詩中以山水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和人生的感悟。通過描繪山巒、峭壁、野猿、幽鳥、冷泉和高樹等景物,展現了大自然的雄奇和寧靜。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了與自然的融合和心靈的寧靜。他以自然景觀為媒介,表達了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對世俗塵緣的超脫。
賞析:
這首詩在描繪自然景觀的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一鞭空翠煙霏"描繪了山間的翠綠景色,給人以空靈的感覺。"笑談已到山深處"則表達了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和對山中深處的探索。"丹崖翠壁,野猿幽鳥,冷泉高樹"描繪了山中的壯麗景色和豐富的生態。"兜率天中,蓬壺境內,偶成佳遇"表達了詩人在山中偶然遇到的美好遭遇,增添了詩中的情趣。
詩中的"正捫參歷井,窮探未了,回首早,疏鐘暮"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探索的執著和追求的未了。"畫舸亭亭橫渡"描繪了詩人在水上的暢游,給人以輕松愉快的感覺。"醉歸來被誰留住"表達了詩人對于時光流轉的感嘆和對于歸途的思考。"云窗霧閣,群仙應笑,塵緣相誤"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紛擾的厭倦和對超凡境界的向往。最后的"白雪歌殘,青鸞夢覺,滿身風露"表達了詩人身世凡塵的感慨和對純潔美好的向往。
整首詩以山水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運用意象,將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表達得淋漓盡致。詩的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和超脫塵世的向往。他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塵緣束縛的思考,以及對純潔和寧靜的追求。整首詩以清新、空靈的語言描繪了山水自然的壯麗景色,給人以寧靜、超脫的感覺,飽含著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贊美。
這首詩詞的藝術特點在于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和細膩的描寫語言,通過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詩中采用了對仗工整的韻律,使整首詩具有流暢的音韻美。同時,詩中還運用了象征和隱喻的手法,增加了詩的深度和內涵。通過將自然景觀與人生經歷相結合,詩人展示了對人生意義和境界的追求,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水龍吟 游錢塘西山》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詩人的內心感受,展現了對自然美和超脫塵世的向往。它以清新、空靈的筆觸和韻律優美的語言,營造了一種寧靜、超脫的氛圍,引發讀者對人生意義和境界的思考。這首詩詞在元代詩歌中獨樹一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正捫參歷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lóng yín yóu qián táng xī shān
水龍吟 游錢塘西山
yī biān kōng cuì yān fēi, xiào tán yǐ dào shān shēn chù.
一鞭空翠煙霏,笑談已到山深處。
dān yá cuì bì, yě yuán yōu niǎo, lěng quán gāo shù.
丹崖翠壁,野猿幽鳥,冷泉高樹。
dōu shuài tiān zhōng, péng hú jìng nèi, ǒu chéng jiā yù.
兜率天中,蓬壺境內,偶成佳遇。
zhèng mén shēn lì jǐng, qióng tàn wèi liǎo, huí shǒu zǎo, shū zhōng mù.
正捫參歷井,窮探未了,回首早,疏鐘暮。
huà gě tíng tíng héng dù.
畫舸亭亭橫渡。
zuì guī lái bèi shuí liú zhù.
醉歸來被誰留住。
yún chuāng wù gé, qún xiān yīng xiào, chén yuán xiāng wù.
云窗霧閣,群仙應笑,塵緣相誤。
bái xuě gē cán, qīng luán mèng jué, mǎn shēn fēng lù.
白雪歌殘,青鸞夢覺,滿身風露。
liào míng nián què xiàng, gǔ tái gāo chù, yì táo yuán lù.
料明年卻向,古臺高處,憶桃源路。
“正捫參歷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