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高臥聽松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林高臥聽松聲”全詩
羅裙涼月按瑤箏。
少年不飲若為情。
老眼那知誰爾爾,小樓無復舊卿卿。
石林高臥聽松聲。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張可久)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浣溪沙 感舊》張可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 感舊》是元代張可久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翠袖清風品玉笙。
羅裙涼月按瑤箏。
少年不飲若為情。
老眼那知誰爾爾,
小樓無復舊卿卿。
石林高臥聽松聲。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在懷舊中的情感體驗。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思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他回憶起年輕時的美好時光,感嘆時光的無情,以及對過去愛情的留戀之情。
賞析:
詩詞的開頭兩句"翠袖清風品玉笙,羅裙涼月按瑤箏"描繪了一個優雅的場景,翠袖輕拂,清風徐來,仿佛品味著美妙的笙音。羅裙在涼爽的月光下按著瑤瑟,給人一種寧靜和溫潤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少年不飲若為情,老眼那知誰爾爾"表達了對年輕時代的懷念和對逝去時光的無奈。少年時代的情感猶如美酒,如今已無法再品味,而年邁的眼睛無法辨識出當年的情意。
最后兩句"小樓無復舊卿卿,石林高臥聽松聲"表達了對往昔情事的遺憾和對自然聲音的傾聽。曾經的戀人早已不在小樓,只剩下空虛的回憶。而在高臥于石林之間,傾聽松林的聲音,也許是一種尋找內心安慰的方式。
整首詩詞以婉約的語言揭示了詩人對往事的懷念和對時光的感慨。通過對細節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內心情感的起伏和復雜性,喚起讀者對逝去時光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石林高臥聽松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gǎn jiù
浣溪沙 感舊
cuì xiù qīng fēng pǐn yù shēng.
翠袖清風品玉笙。
luó qún liáng yuè àn yáo zhēng.
羅裙涼月按瑤箏。
shào nián bù yǐn ruò wéi qíng.
少年不飲若為情。
lǎo yǎn nǎ zhī shuí ěr ěr, xiǎo lóu wú fù jiù qīng qīng.
老眼那知誰爾爾,小樓無復舊卿卿。
shí lín gāo wò tīng sōng shēng.
石林高臥聽松聲。
“石林高臥聽松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