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控上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雄關控上游”全詩
地寒峰障日,天近鶚橫秋。
虎護千年樹,人披六月裘。
夜來風不止,嚴鼓出譙樓。
分類:
作者簡介(嚴遂成)
嚴遂成(1694—?)約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號海珊,烏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進士,官山西臨縣知縣。乾隆元年(1736)舉“博學鴻詞”,值丁憂歸。后補直隸阜城知縣。遷云南嵩明州知府,創辦鳳山書院。后起歷雄州知州,因事罷。在官盡職,所至有聲。復以知縣就補云南,卒官。
《龍泉關》嚴遂成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泉關》是清代嚴遂成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燕晉分疆處,雄關控上游。
地寒峰障日,天近鶚橫秋。
虎護千年樹,人披六月裘。
夜來風不止,嚴鼓出譙樓。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中國北方的龍泉關。詩人以雄關峻嶺的景象,表達了對國家疆界的重要性和關隘的威嚴。他描述了龍泉關地勢高峻,遮擋了陽光,天空近在眼前,秋天中的鶚鷹在關口上飛翔。人們披著厚厚的皮袍,就像披著六月的裘皮一樣。夜晚來臨,寒風不停,嚴鼓聲響起,守衛在譙樓上。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龍泉關的景象,展現了北方邊防的壯麗和堅守的精神。詩人以雄關控制上游,將關隘的重要性與國家安全緊密聯系在一起,表達了對國土的守護的意義。地寒峰障日、天近鶚橫秋這兩句描繪了關隘高聳的山峰,給人以壓抑和莊嚴的氛圍。詩中的虎護千年樹、人披六月裘,通過對人與自然環境的對比,表達了人們在惡劣環境下的堅韌和頑強。夜晚的風聲和嚴鼓的聲音增加了緊張感和守望的氛圍,使人對邊關守衛的艱辛有了更深的感受。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物形象,抒發了對邊關守衛的敬意和贊頌,展示了嚴鼓出譙樓的英勇形象。
“雄關控上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quán guān
龍泉關
yàn jìn fēn jiāng chù, xióng guān kòng shàng yóu.
燕晉分疆處,雄關控上游。
dì hán fēng zhàng rì, tiān jìn è héng qiū.
地寒峰障日,天近鶚橫秋。
hǔ hù qiān nián shù, rén pī liù yuè qiú.
虎護千年樹,人披六月裘。
yè lái fēng bù zhǐ, yán gǔ chū qiáo lóu.
夜來風不止,嚴鼓出譙樓。
“雄關控上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