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入南山忍沖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入南山忍沖虎”全詩
丈夫四出婦女號,長安十日城門閉。
夜入南山忍沖虎,尚勝迢迢隨捕虜。
城中有地盡蓬篙,城下何人種禾黍!
夜間董逃四面歌,卻思鄉土淚滂沱。
分類:
作者簡介(貝瓊)
貝瓊(1314~1379)初名闕,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別號清江。約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歲。貝瓊從楊維楨學詩,取其長而去其短;其詩論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寧、元豐諸家。文章沖融和雅,詩風溫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領袖一時。著有《中星考》、《清江貝先生集》、《清江稿》、《云間集》等。
《董逃行》貝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董逃行》是明代詩人貝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風撕裂肉體,胡兵利劍在邊境。漢族將領驅趕人們死于胡地。在城中,婦女四處哭號,長安城門關閉已有十日。夜間,董逃進入南山,勇敢地面對兇猛的虎豹,仍然能戰勝那些追捕他的胡虜。城中的土地已經荒蕪,城下有誰還種植莊稼!夜晚里,董逃在四面歌唱,卻思念著故鄉的土地,淚水涓涓滴落。
詩意:
《董逃行》描繪了明代時期北方邊境的悲慘景象。詩中通過北方的寒冷風雪、胡兵的威脅以及漢族將領的戰斗,展現了人們在戰亂中的困境和痛苦。詩人以董逃為主人公,表現了他勇敢面對危險的精神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質樸而有力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明代北方邊境的戰亂景象。北風撕裂肉體,形象地展示了北方的寒冷和殘酷。胡兵利劍在邊境,暗示著漢族人民面臨的威脅和危險。詩中提到的長安城門關閉已有十日,表現了戰亂使得人們無法返回故鄉的苦難和無奈。
董逃是一個英勇的形象,他在夜晚進入南山,面對兇猛的虎豹,仍然能夠戰勝追捕他的胡虜,體現了他的勇敢和堅韌。城中已經荒蕪,城下沒有人再種植莊稼,形容了戰爭帶來的破壞和人民生活的艱難。夜晚里,董逃在四面歌唱,表達了他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淚水滂沱,流露出對家園的深深眷戀。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戰亂中人們的苦難和對故鄉的思念,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和平的向往。同時,詩中董逃的形象也體現了人性中的勇敢和堅韌,給人們帶來一絲希望和力量。
“夜入南山忍沖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ǒng táo xíng
董逃行
běi fēng pò ròu hú bīng lì, hàn jiāng qū rén sǐ hú dì.
北風破肉胡兵利,漢將驅人死胡地。
zhàng fū sì chū fù nǚ hào, cháng ān shí rì chéng mén bì.
丈夫四出婦女號,長安十日城門閉。
yè rù nán shān rěn chōng hǔ, shàng shèng tiáo tiáo suí bǔ lǔ.
夜入南山忍沖虎,尚勝迢迢隨捕虜。
chéng zhōng yǒu dì jǐn péng gāo, chéng xià hé rén zhǒng hé shǔ!
城中有地盡蓬篙,城下何人種禾黍!
yè jiān dǒng táo sì miàn gē, què sī xiāng tǔ lèi pāng tuó.
夜間董逃四面歌,卻思鄉土淚滂沱。
“夜入南山忍沖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