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香月轉亭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教香月轉亭西”全詩
挨得玉梅零落盡,蛾兒猶傍鬢邊飛。
分類:
《元夕戲題》何應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元夕戲題》
元夕戲題,何應龍
從教香月轉亭西,
貪看燈毬忘卻歸。
挨得玉梅零落盡,
蛾兒猶傍鬢邊飛。
中文譯文:
初夜月亮已經從東方的亭子轉向西方,
我貪婪地凝視著飛舞的燈球,忘記了回家。
只有玉梅花瓣依然附著在枝上,
蛾兒卻依偎在我的鬢發旁邊飛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何應龍創作的《元夕戲題》。元夕是傳統的中國節日,也是一年中最亮的月夜之一,人們常常在這個夜晚歡度佳節。詩人以元夕之夜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場景,表達了他沉浸在節日氛圍中的心情。
詩的開頭,詩人提到月亮已經從東方的亭子轉向西方,暗示著夜晚已經深了。他用“教”來形容月亮轉動的動作,增添了一種虛幻的感覺。接著,詩人用“貪看燈毬”來形容自己凝視著飛舞的燈球,完全沉浸在欣賞燈會的快樂中,以至于忘記了回家的時間。這表達了詩人對于節日氛圍和燈會的熱愛和沉迷。
在下半節中,詩人以“挨得玉梅零落盡”來描寫玉梅花瓣逐漸凋謝的景象。玉梅是一種冬季開放的花朵,象征著寒冷的季節即將結束,而元夕則意味著新的一年的開始。最后一句“蛾兒猶傍鬢邊飛”則描繪了一只蛾子停留在詩人的鬢發旁邊飛舞。這里,蛾子可能象征著夜晚的浪漫和詩人內心的溫柔情感。
整首詩通過描繪元夕之夜的景色和節日氛圍,以及詩人內心的情感,表達了對于節日歡樂的沉醉和對于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運用了細膩的描寫和意象,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有浪漫和溫情的節日氛圍中。
“從教香月轉亭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án xī xì tí
元夕戲題
cóng jiào xiāng yuè zhuǎn tíng xī, tān kàn dēng qiú wàng què guī.
從教香月轉亭西,貪看燈毬忘卻歸。
āi dé yù méi líng luò jǐn, é ér yóu bàng bìn biān fēi.
挨得玉梅零落盡,蛾兒猶傍鬢邊飛。
“從教香月轉亭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