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檣通萬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帆檣通萬國”全詩
帆檣通萬國,壁壘遏三城。
虎穴人雄據,鴻溝界末明。
傳聞哀痛詔,猶灑淚縱橫。
分類:
作者簡介(黃遵憲)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漢族客家人,廣東省梅州人,光緒二年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有《人鏡廬詩草》、《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香港感懷十首》黃遵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香港感懷十首》是清代詩人黃遵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豈欲珠崖棄,其如城下盟。
帆檣通萬國,壁壘遏三城。
虎穴人雄據,鴻溝界末明。
傳聞哀痛詔,猶灑淚縱橫。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香港的思念和深情。黃遵憲以象征性的語言,描繪了香港作為一個重要的港口城市,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獨特地位。詩中透露出作者對香港的珍視和對其未來的擔憂,同時也表達了對香港歷史和文化的敬意。
賞析:
1. 第一句"豈欲珠崖棄,其如城下盟",表達了作者對香港的珍惜之情。"珠崖"指的是香港的地理位置,位于珠江口,是一個寶貴的地方。"棄"意味著拋棄,作者反問自己是否舍棄香港,而"城下盟"則指的是香港作為一個重要的城市和港口,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責任。
2. 第二句"帆檣通萬國,壁壘遏三城",描繪了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港口的景象。"帆檣"指的是船帆,象征著貿易和交流。"萬國"表示香港聯系著世界各地,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貿易港口。"壁壘"意味著阻礙,"三城"則指的是國際政治和經濟上的限制和壓力。
3. 第三句"虎穴人雄據,鴻溝界末明",表達了香港在困境中堅韌不拔的精神。"虎穴"指的是困難和危險的地方,而"人雄據"則強調了香港人的勇氣和堅定。"鴻溝"暗示了分裂和隔閡,"界末明"表示香港作為界限和分界線的存在。
4. 最后兩句"傳聞哀痛詔,猶灑淚縱橫",表達了作者對香港的悲傷和憂慮。"傳聞哀痛詔"指的是對香港命運的傳聞和擔憂,而"猶灑淚縱橫"則顯示了作者內心的悲痛之情。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香港的藝術描繪,展現了作者對香港的深情厚意和對其未來的擔憂。它既是對香港歷史和文化的贊美,也是對香港人堅韌精神的歌頌。這首詩詞具有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的特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帆檣通萬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gǎng gǎn huái shí shǒu
香港感懷十首
qǐ yù zhū yá qì, qí rú chéng xià méng.
豈欲珠崖棄,其如城下盟。
fān qiáng tōng wàn guó, bì lěi è sān chéng.
帆檣通萬國,壁壘遏三城。
hǔ xué rén xióng jù, hóng gōu jiè mò míng.
虎穴人雄據,鴻溝界末明。
chuán wén āi tòng zhào, yóu sǎ lèi zòng héng.
傳聞哀痛詔,猶灑淚縱橫。
“帆檣通萬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