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草牛羊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遠草牛羊動”全詩
分類:
作者簡介(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詩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陽縣)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豐元年。,年六十四歲。倜儻知兵,能為詩,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慶歷中(1045年左右)楊畋討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朔陽主簿,調朔陽令。兩知邕州,綏輯惠養,善政甚多。進西上閣門使,留知順州。交人襲取桄榔,弼獲間諜,諭以逆順,縱之去,終弼任不敢犯。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改東上閣門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事跡見《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銘》。
《句》陶弼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句》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陶弼。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遠處的草地上,牛羊在奔跑,形成一片活動的景象;
在深暗的潭水里,蝦蟹卻清晰可見。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中的遠草和暗潭,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境遇和存在方式。遠處的草地上,牛羊自由奔跑,象征著自然的生命力和活力。牛羊在草地上奔跑,展現了生命的活動和生機勃勃的景象,給人一種歡快和自由的感覺。而在深暗的潭水中,蝦蟹雖然生活在黑暗中,但它們的存在卻依然可以被清晰地察覺。這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中微小而堅韌的生命的敬意和關注。
從詩的整體氛圍來看,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試圖探索人類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牛羊自由奔跑的畫面表達了對自由和活力的追求,而蝦蟹在黑暗中的存在則傳遞出對堅持和頑強的贊美。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界中的生命形態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堅韌和生命力的向往和贊美。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界中生命形態多樣性的觀察和感悟。它鼓勵人們珍惜生命,追求自由和活力,并贊美那些在逆境中堅持不懈的生命力量。
“遠草牛羊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ù
句
yuǎn cǎo niú yáng dòng, àn tán xiā xiè míng.
遠草牛羊動,暗潭蝦蟹明。
“遠草牛羊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一董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