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去鶴歸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童去鶴歸遲”全詩
池塘圓草夢,家世受梅知。
拂石和云臥,分魚換米炊。
人生裁足耳,舍子更其誰。
分類:
《次韻》葉茵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次韻》是宋代詩人葉茵創作的。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童去鶴歸遲,
青山皓首期。
池塘圓草夢,
家世受梅知。
拂石和云臥,
分魚換米炊。
人生裁足耳,
舍子更其誰。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思考和感慨。詩中通過一系列意象和隱喻,表達了對生活、時光流轉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賞析:
首句“童去鶴歸遲”,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童年的離去。童年時光像一只鶴,隨著歲月的推移,悄然歸來,但已不再是當初的模樣,帶著一絲遲疑。
接下來的一句“青山皓首期”,以山作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年紀漸長,頭發已經開始變白的感嘆。青山在這里也可以理解為代指年輕時的自己,而白發則象征著歲月的痕跡。
第三句“池塘圓草夢”,通過描寫池塘中的圓草,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圓草代表著完整和和諧,暗示著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憧憬。
第四句“家世受梅知”,通過“家世”和“梅”兩個意象,表達了作者的家世淵源和受到的影響。梅花在中國文化中常被視為堅韌、高潔的象征,這里暗示著作者家族的傳統和價值觀的傳承。
第五句“拂石和云臥”,通過描寫拂石和云臥,表達了作者的閑適和安逸。拂石指的是坐在石頭上,而云臥則意味著躺在云朵上,這里傳達了作者對自然和寧靜的向往。
第六句“分魚換米炊”,以分魚換米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追求。這句話傳遞出一種知足常樂的態度,認為物質的富有并不一定能帶來真正的幸福。
最后一句“人生裁足耳,舍子更其誰”,表達了作者對人生選擇和價值觀的思考。裁足指的是割掉自己的腳來適應鞋子的比喻,意味著個體應該根據自己的真實需求去選擇和追求,而不是盲目迎合他人。舍子更其誰則暗示了作者對于個人選擇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豐富的意象和隱喻,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生活追求和個人價值觀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簡樸、自然和心靈自由的向往。
“童去鶴歸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次韻
tóng qù hè guī chí, qīng shān hào shǒu qī.
童去鶴歸遲,青山皓首期。
chí táng yuán cǎo mèng, jiā shì shòu méi zhī.
池塘圓草夢,家世受梅知。
fú shí hé yún wò, fēn yú huàn mǐ chuī.
拂石和云臥,分魚換米炊。
rén shēng cái zú ěr, shě zi gèng qí shuí.
人生裁足耳,舍子更其誰。
“童去鶴歸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