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來葉嶺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傳來葉嶺帖”全詩
臨池書未成,池水黑已盡。
傳來葉嶺帖,遂與蘭亭近。
凡茲究極功,亦足損肝腎。
分類:
作者簡介(趙師秀)
趙師秀(1170~1219年)字紫芝,號靈秀,亦稱靈芝,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
《哭徐璣五首》趙師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哭徐璣五首》是宋代趙師秀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對于徐璣的悼念之情,并抒發了自己對于學業未能完成的懊悔之情。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平生對于所學,常常感到自己失去了靈敏和敏銳。我臨池書寫的作品尚未完成,而池水卻已經變得漆黑一片。傳來了葉嶺的帖子,我因此離蘭亭更近了。我對于學問的追求已經達到了極致,但這也足以損傷我的肝腎。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徐璣的哀悼之情。徐璣可能是作者的同窗好友或是知音,他的離世讓作者深感悲傷。詩中,作者也自省自己的學業成就和未竟的心愿,感到自己的才華與敏銳逐漸消逝。作者通過對自身學業和徐璣的對比,表達了對逝去友誼和逝去時光的懷念與懊悔。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同時暗示了作者對自己學業未成的遺憾。作者通過對比自己與徐璣的情況,以及對池水、葉嶺、蘭亭等景物的描繪,展示了內心的憂傷和追悔。詩中的"平生于所學"一句,表達了作者一直以來對學問的追求與投入;"常若喪其敏"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華減退的擔憂和失落。作者未能完成臨池書寫的作品,池水的黑暗象征著作者未能實現自己的才華與志向。葉嶺帖的傳來,讓作者離蘭亭更近,暗示著作者對文化名流的向往與追逐。最后一句"亦足損肝腎"以夸張的修辭手法,強調了作者為學業付出的努力和犧牲,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疲憊。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景物、人物和自我心境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逝去友誼和未完成學業的悼念與自責。它既表達了對徐璣的哀思,也反映了作者內心的痛楚和自我反省。這首詩詞通過深情的抒發,觸動人心,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共鳴和內心的掙扎。
“傳來葉嶺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ū xú jī wǔ shǒu
哭徐璣五首
píng shēng yú suǒ xué, cháng ruò sàng qí mǐn.
平生于所學,常若喪其敏。
lín chí shū wèi chéng, chí shuǐ hēi yǐ jǐn.
臨池書未成,池水黑已盡。
chuán lái yè lǐng tiē, suì yǔ lán tíng jìn.
傳來葉嶺帖,遂與蘭亭近。
fán zī jiū jí gōng, yì zú sǔn gān shèn.
凡茲究極功,亦足損肝腎。
“傳來葉嶺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六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