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況車折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而況車折軸”全詩
征途險在前,而況車折軸。
夸父追羲和,欲挽丹砂轂。
意遠力不任,化作鄧林木。
漫漫夜何如,長歌飯觳觫。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雜詠十首酬汪鎮卿》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詠十首酬汪鎮卿》是宋代詩人林景熙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踆烏不傍飛,
Black crows do not fly beside,
斂景下蒙谷。
The hidden scenery lies beneath the valley.
征途險在前,
A perilous journey lies ahead,
而況車折軸。
And yet the carriage's axle is broken.
夸父追羲和,
Like Kuafu pursuing the sun,
欲挽丹砂轂。
Attempting to grasp the red wheel.
意遠力不任,
The intention is far but strength is insufficient,
化作鄧林木。
Transformed into a common tree in Denglin.
漫漫夜何如,
In the endless night, what shall we do,
長歌飯觳觫。
Singing and dining with a sense of hardship.
這首詩詞以象征和隱喻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人生旅途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踆烏和斂景代表著平凡而默默無聞的事物,暗示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辛勤努力。征途險在前,車折軸的描寫表達了面臨困難和挑戰時的無奈和困境。夸父追羲和、欲挽丹砂轂這些典故則象征了人們追求夢想和追尋卓越的努力,但有時候意愿遠大而實力有限,最終只能化作平凡的存在。
詩的最后兩句漫漫夜何如,長歌飯觳觫,展示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堅持和樂觀。盡管夜晚漫長,生活艱辛,但作者仍然以長歌飯食的態度對待,表達了對困境的坦然和積極的面對。
整首詩通過使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表達了對人生旅途中困難、努力和平凡的思考。作者以生動的意象和簡潔的語言,喚起讀者對生活的共鳴和思考。在困境中保持樂觀、堅持追求的精神也是詩中所倡導的。
“而況車折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yǒng shí shǒu chóu wāng zhèn qīng
雜詠十首酬汪鎮卿
cūn wū bù bàng fēi, liǎn jǐng xià méng gǔ.
踆烏不傍飛,斂景下蒙谷。
zhēng tú xiǎn zài qián, ér kuàng chē zhé zhóu.
征途險在前,而況車折軸。
kuā fù zhuī xī hé, yù wǎn dān shā gǔ.
夸父追羲和,欲挽丹砂轂。
yì yuǎn lì bù rèn, huà zuò dèng lín mù.
意遠力不任,化作鄧林木。
màn màn yè hé rú, cháng gē fàn hú sù.
漫漫夜何如,長歌飯觳觫。
“而況車折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